我奇怪地看著媽媽的表情,木木的,還是有點生氣委屈的樣子。
媽媽接著說:“你記不記得,你有一次在幼兒園做了一個花瓶給媽媽,媽媽有多開心,謝了你半天。你看到媽媽開心是不是自己也很開心?”
我想了一下,說:“嗯。”
“那如果媽媽看到你的花瓶,嫌棄它太小、不好看,然後哭著把它扔了,你會不會覺得很難過。”
我說:“嗯。”
沉默了十秒鍾,我悄悄地說:“謝謝媽媽,媽媽給我帶傘辛苦了。”
到家的時候,我繪聲繪色地在爸爸麵前誇了我一頓:“今天下雨了,我給大妮拿了傘,雖然雨下得很小,她沒有用到傘有點難過,但是她好乖,跟媽媽說謝謝,還說媽媽幫她帶傘辛苦了。小妮也很乖。”
爸爸聽了,也誇了我們一頓。我有點害羞,又有點得意,若有所悟,一直緊緊地抱著我的傘。
“我們都經常看到身邊有很多沒有感恩之心的人,仿佛別人為他做什麼都是應當,出了問題往往都是怪父母怪朋友怪社會,就是不怪自己。也許就是因為成長的時候,摔倒了家長會打地板怪桌子,鬧情緒就一味地哄著,跟孩子沒有界限感,一味地一邊沒底線地付出一邊強加給孩子負債感。這樣的孩子成長成總是滿心不滿和怨恨的人,自然也不會很幸福吧……我就是這樣有感恩之心的家庭教育中長大的。”
湯靈的話音,圓潤而輕柔,娓娓動聽。
“唔。”李景明亦若有所悟。
你不是在暗示某人,雨一個下得大一點才堪堪好?
誰的人生不是從懵懂和無知走過來的呢。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後天的教育往往最為關鍵。
湯靈說:“父母都是老師,注定我們家的家教是非常嚴格的。我們在學會說爸爸、媽媽之後,學會的第三個詞,一定是謝謝。”
李景明從腳邊撿起一個瓦片,一側身擲出去,瓦片在水麵蹭蹭蹭輕盈地跳躍,利用勢能渡到了對岸。
這是他的拿手好戲。
他拍了拍手掌,道:“你說的這些,是很有道理的。湯靈,我們為對方做的一切,的確都需要互相感謝。做一個心懷喜悅和感激的人,記得世上沒有任何人為你做任何事是理所應當的,這很重要,往往也很容易被忽略。”
湯靈嗯了一聲,看著他玩的瓦片遊戲,嘻嘻地輕笑。而後,又正色地道:“我的父親經常與我們姐妹倆深談。他常常說,我和你們的媽媽,那些所謂的犧牲,你們已經用你無邪的笑容,柔軟的擁抱,和帶給我的無限的快樂回報過了。我想讓你們知道,我對你們的好,隻是出於愛……這不是投資,也不是養兒防老,不需要你們做任何報答,真的。但是,我們同樣不希望你們覺得,我們做的任何一件事是理所應當,因為我們雖然是你們的父母,我們從來也不欠你們什麼。是吧。”湯靈模仿他爸爸的口吻,繼續講:
“你們的人生是你們的,我們會永遠做你們強大的後盾,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不過,我們絕不會過分地幹涉……我們的人生是我們的,你們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辛辛苦苦一輩子,我們都有能力挺過風風雨雨,不需要你們擔心,不會叫你們感到無能為力。還有,我們不會為了你們犧牲一切而委屈求全,因為那種負債感,你們兩個承擔不起,我們更加不忍心強加於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