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拭目以待(1 / 2)

會上。

湯巧信心十足,堅定地說:“田園綜合體可以有房地產,也可以沒有,這個要看情況。如果市場和成本條件能夠不搞房地產、就能做的話,當然最好。你說的慣性定律,是指過去房地產等領域流動的錢沒地方流動,找個叫特色小鎮的地方流動,但特色小鎮的房地產也不好搞,就要尋找一個不依賴土地財政和房地產的,更有成長空間的領域,選擇一個可持續的新的行業,既不破壞環境,又不消耗更多土地資源,這就是我們希望在鄉村地區發展的現代農業、文化旅遊和度假產業!”

她頓了頓,繼續說道:“當農業發展到一定水平,會自動進入到旅遊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就是現代農業的一種形態,農產品本身就可以是旅遊商品。農業是鄉村地區能夠發生旅遊的一種基礎。而且,通過發展旅遊等其他產業,經濟增長了,才能反過來促進和保護農業。”

她的話音一落,會場裏就展開了討論,開始竊竊私語,議論紛紛。眼看著,湯巧副書記已不是昔日那個弱女子湯巧,畢竟,她的這一番發言,太精彩了。

伍小元欲待說什麼,關鍵時刻,李景明發言了。

“首先表揚一下,二位的工作態度都很用心,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值得大家的掌聲……你們所說的,根源就在,責任內化的問題。如果是短期行為,僅僅搞房地產,不對所開發的項目做長期打算,就不會對鄉村空間的資源環境和持續發展負責任,隻考慮短平快的經濟利益,能拿走的利益盡快拿走,遺留的問題由別人承擔。政府和企業都持這種態度,GDP上去了,我們的政績也有了,發財的發財,升官的升官,好處留在當下,壞處留給後人,企業和政府對特色小鎮的未來和長期可持續發展不承擔責任,這也是湯巧同誌所講的、特色小鎮遍地開花存在的風險……現在,做文化創意和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一方麵旅遊業的盈利能力在增強,總量在增大,另一方麵那些資源導向的、機會型的行業在不斷減少,所以在這個特色小鎮領域都在想辦法抓資源、也在探索更好的盈利模式,但畢竟還是不如房地產順手,或者說現在大家對這個行業的特性還不習慣,這個行業需要的是慢慢來。那誰不習慣呢?企業不習慣,政府也不習慣,金融機構也不習慣。所以,中國經濟現在處於轉型期,需要一個用時間換空間的過程。所以,我最關注的是,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用什麼做支撐呢?”

他表麵上向湯巧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實際上,是堵住了伍小元的嘴巴,把最重要的發言機會、最核心的發言內容,都給了湯巧。

這不是明抑暗揚嗎。

伍小元卻聽出,老大這是在幫我啊,心裏頭感激莫名。

隻有湯巧明白,老大的良苦用心。

她喝了一口茶,迎難而上,說道:“書記的問題,提得非常好。我們的支撐點,首先,是旅遊產業,如果不具備做旅遊的基礎條件,我們的培元鄉,也就不符合我們選址的要求了。事實是,我們毗鄰市區,有豐富的人文積澱,是最佳的合適地點!還有,我們的田園綜合體,可以不做房地產,因為,確實有些地方即使你做房地產也不掙錢,但是如果需要做房地產,當然可以做。但是,要科學地做,為鄉村和特色小鎮人口規劃來做,並且不要把地產當成了目標。經過多次複盤,經過多方研究,我剖析當下的情況是,實業從業者和政府一樣,都在一邊生存一邊轉型,才能進一步尋求新的突破和轉型發展,要徹底轉變,當然需要一個時間和空間的過程。這就是我們的下一個命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