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看不見的生存線(1 / 2)

李景明被她的話逗得哈哈大笑,很久才繼續跟她笑道:

“如此也好啊,起碼可以平靜無擾……一個人生活,沒有雄心壯誌,也不會被其拖累,不會去羨慕嫉妒其他人,隻是隨波逐流。艱難和寂寞都是分外真切的,單純的快樂,變得難上加難……這樣的日子,誰沒有經曆過。”

”你還是不懂……看起來很平靜,會說笑、會打鬧,實際上心裏卻時刻紮著一根刺……你不懂。”杜小會疲憊地搖搖頭。

這就是時下所說的“喪”嗎?“喪”,已經成了每個人沒有盡頭的日常。這些情緒仿佛遊走在血液循環中,像喝水吃飯呼吸一樣自然,於是,日複一日,喪、疊加成了焦慮,由焦慮而起的放縱或憂傷,再慢慢變成惡性循環積累成抑鬱。除此以外,更有甚者,毅然決然地走向了自殺。

這真的不是聳人聽聞。

杜小會第一次把自己內心的情感、那根細刺,坦誠地暴露在李景明的眼皮子底下,讓他感到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真實。他湊近了她一些,小聲地安慰她道:

“當心裏不舒服的時候,我建議你,可以買一瓶好酒,回家坐在地板上慢慢喝光……也可以打掃、整理房間,把灰塵連帶糟糕的情緒一同來一場大掃除……還可以去離家最近的咖啡廳,點一桌甜品,然後吃掉……”

杜小會施施然地說:“我不會這樣,也不喜歡這樣,你這在安慰一個獨處的怨婦吧?我……會穿上最舒服的運動衣,到沒人認識的公園裏去跑步,把壓力和煩惱都踩在腳下……偶爾,還會去最好的發廊,換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潮流發型,仿佛一切就都有了從頭開始的理由……當然,美隻美了一天,第二天上班,就被帽子給蓋住了……但是,也好,從此不再固執,不再執拗。”

李景明聽了,至少知道了每個人眼裏的世界不同,知道每個人的認知與價值體係完全不同。他希望她快樂起來,變得溫和起來,不發脾氣不鬧情緒,生存處境和心理都能夠有所改變。

他像在杉橋那樣,拍了拍她穿著製服的肩膀,故作大咧咧地說:“杜花花,會好起來的……別沮喪,去成長。”

這本來是一句很感人很暖心的話,可是,杜小會卻很不領情。

“你覺得,我還小麼……我記得我小時候,外婆給我講的故事。有一次,村裏分紅薯,紅薯的數量有限,你多拿走一個,我這邊就少了一個。無論這些紅薯怎麼分配,都是絕對的不公平。若按人口分,家裏壯勞力多的人不幹……假如按勞動貢獻來分,貧弱之家就有可能被餓到……從這個例子裏,我可以懂得,人類社會的一切憤怒、衝突、怨氣與對抗,都來源於資源的匱乏。而現代社會最匱乏的,是注意力資源。權力與能力,在爭奪稀缺的社會注意力,也帶給更多人極大的困擾……我在這裏,有條看不見的生存線,處於這個層級的人,都是具有著一定生存能力的人。他們往往能夠在惡劣環境中存活,甚至構成中產……在我們這個小旯旮,他們是背負著沉重壓力的社會中堅,吃飯不愁,錢也不缺……就是有一點,心裏總是七上八下,因為他們處於中間狀態,心如飄萍,無根可依……這就是現在的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