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僧多粥少(1 / 2)

“女方提出這樣的解釋,也合情合理,讓劉家人有些哭笑不得。他們年輕時候找媒婆介紹對象時,如果說誰家的兄弟多,那絕對是加分項。那時候,如果沒分家,男孩多,壯勞力就多,掙得也多,家境肯定更殷實。即便結婚分家了,那誰家的兄弟多,能幫襯的人也就多,幾副拳頭擺出去,在村裏就有絕對的話語權。而如今,兄弟多的男孩,居然在婚姻市場上要減分了……為什麼?僧多粥少啊,能夠怎麼著?現在醫學發達,生活條件又好,這些未婚男性,基本上身體健康,沒有殘疾,他們的失婚不是身體原因造成,而是屬於被迫失婚的,我們也頭痛得很呢。”張副鎮長一邊走,一邊說。

“子嗣觀念今天仍然根深蒂固,但是在當前剩男困境下,這種觀念也應該發生微妙的變化了吧?”李景明問。

“那是的。當年為生男孩,村民想出了各種極端做法,有把全家口糧都拿去交罰款的,有躲在外地幾年不回來的,有離婚重娶的,傳宗接代,惟此為大呀。現在不同了,巨額的結婚成本,已經自覺地把多子多福的邏輯顛覆了,我們的工作思路也不得不跟著調整……現在,獨生子女已成為普遍現象。這也許就是農民的現實邏輯,必須要一個兒子來延續香火,但也拒絕更多男丁來增添負擔……前年,村頭老鄧家生了個大胖小子,全家樂得合不上嘴,又擺酒又唱戲。今年,他家又添了孩子,抱出來一看是個兒子,當爹的哇地一聲就大哭了。哈哈。”

張副鎮長說話很幽默,逗得二個美女咯咯咯地笑。

幾個人一路說笑著,不知不覺中來到一個木門前。這一條木門沒有刷漆,呈現出泛黑的原木本色。門沒上鎖,看上去是從裏麵拴住的。

“陳友生,陳友生。”張副鎮長敲了幾下,門內一點反應都沒有。

他又喊了兩聲,樓上忽然傳來一個男子的聲音:“是誰呀?”

話音未落,一個男子從樓梯上走下來,走了幾步,站到門口,就聽到門閂的響動,“吱呀”一聲,門開了一條縫。

“呀!張鎮長,您今天放駕,找我有事哇?”門縫裏露出一顆謝頂的腦袋,望著幾個人肉乎乎地假笑。

笑容裏滿是疑竇。

但見這個叫陳友生的男子,臉色紅白不堪,衣服也穿得有些淩亂。

張副鎮長看著他,問道:“陳友生,你家兒媳婦呢?”

李景明判斷,他直呼其名,其人應該是不受待見的。

“我當是什麼事噢。她……她帶我孫子回娘家去了,我一個人在家呢。”陳友生訕笑著道。

張副鎮長又問道:“你一個人在家?開門怎麼用了這麼久?回娘家……你有這麼好心才怪。”

“這是怎麼說的?我在後邊幹活呢,怎麼聽得到?嗬嗬,沒聽到。”這個謝頂男子驚訝地說。

恰在這時,從裏邊傳來一陣陣嬰兒的哭聲,幾個人疑竇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