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燕然勒石”意指在燕然山上刻石紀功。人們用它表示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也可用來形容建功邊地的決心和氣概。

【出處】此典出自《後漢書·竇憲傳》:“與北單於戰於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崩潰,單於遁走,追擊諸部,遂臨私渠比鞮鞮海。斬名王已下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駝百餘萬頭。於是溫犢須、日逐、溫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眾降者,前後二十餘萬人。憲、秉道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裏,刻石勒功,紀漢勒德,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曰:……”

竇憲率軍在稽落山一帶大戰匈奴北單於,把北單於的軍隊打得一敗塗地,匈奴的軍隊分崩離析,北單於倉皇逃竄。竇憲率軍追趕匈奴殘部,一直追到匈奴的私渠比鞮海。斬殺匈奴著名的大王及其以下的小王、將士等一萬三千人,繳獲馬、牛、羊、駱駝等牲口一百多萬頭。匈奴溫犢須、日逐、溫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眾投降的,共有二十多萬人。竇憲與耿秉等人登上離開邊塞三千多裏的燕然山,刻石紀功,以顯揚漢王朝的威德,命令班固撰寫《燕然山銘》,以誌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