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人碼頭
麵對質疑,蘇有朋首次解答關於影片中暗埋的一些伏筆,比如書迷對許弋下落的遺憾,觀眾對李珥轉變的疑惑,以及不明白影片開放式結局等。
關聯青春:把逝去的放在電影中
當問詢到最喜歡電影中哪個人物時,蘇有朋表示最喜歡琳和尤他,琳屬於成熟內斂對生活從容不迫的女人,而尤他是那種默默的去愛,有自知之明懂得知難而退的男子漢。
當提問他對於這部影片是如何對待時,蘇有朋感慨道:“我把逝去的青春放在了電影裏,吧啦墓前的黑白照片和涮肉館中黑人拍桌子說回不去了,吧啦的遺照代表影片中所有人的青春,放肆過揮霍過卻還是會離去。黑人拍著桌子重複著回不去了,是我對青春的遺憾,卻是一去不複還。這是我對青春的態度。”
解答質疑:透過表象體會救贖原諒
在導演蘇有朋看來,青春電影不是對於青春元素的簡單羅列,他更看重的是對於青春之核的探討。這部電影,蘇有朋很用心地設計了一些橋段,吧啦給小耳朵化妝的一幕很是耐人尋味,看鏡中滿是脂粉的模樣,開啟了她想要變成壞女孩吧啦的第一步,觀眾和小耳朵一起經曆了複雜的心理過程,鏡頭足以引發長久的思考。
以及吧啦死後,小耳朵一直用吧啦之名給張漾發短訊,小耳朵在高燒後恍惚間變成吧啦的樣子等。有觀眾理解成是吧啦生命的一種延續,也有人理解成是好女孩想要變壞的一個過程,因為她認為隻有這樣才能得到她想要的。
電影給人印最深刻莫過於其中的水戲,蘇有朋表示自己對於水戲下了很大功夫,無論是輾轉到好幾個省市進行拍攝,還是演員在惡劣環境下的堅持,都足以說明導演對水戲的重視。
“在我看來,人在水中的樣子很像在母體最初的模樣,隔斷嘈雜的外界之音,觀眾的心和主演一起靜了下來,張漾把溺水女幻化成吧啦的樣子。在水中象征著褪去世俗,那個純淨的吧啦又回來了,觀眾和張漾一起在感動欣喜之後卻又是莫大的失望。”
觀眾就靜靜地坐在那裏,看劇情平緩地展開,心裏卻是起伏不斷,導演蘇有朋就這樣講述著青春的救贖與原諒,沒有過於灑狗血的鏡頭,更多的是緩和安靜的青春表象,傷痕疼痛就這樣於無聲中緩緩襲來,深刻而明晰。
暢談戲外:蘇有朋是班主任
劇組爆料蘇有朋導演導戲期間性格火爆,稱之為暴脾氣導演,對於這一說法,眾主演發表了不同的感想。胡夏非常感謝導演的火爆指導,有壓力才會有成長,才會令他飾演出來如此豐滿的尤他;馬思純親切稱蘇有朋導演為班主任,他管理著劇組這一大家子人,不僅要導戲,還要組織劇組的其他日常事務;女主演陳都靈則是感謝導演手把手的教導演戲,令她的青春踏入了與眾不同的新世界。
而蘇有朋導演欣慰的說:“因為我是新人導演,所要付出的一定會比那些老一輩導演要多的多,我也很欣慰演員們的努力付出,才會使得拍出來的影片與我心中所想的電影一樣,我還是蠻幸運的。”
電影《左耳》票房已突破4億。將這部銷量千萬的小說搬上熒幕,蘇有朋不僅極高地還原了原著,還在電影中有巧妙地加入了自己的所想,電影《左耳》不僅有逝去的青春,還有青春之殼下的救贖與原諒,片場中的嚴格收獲的不僅是一部製作精良的電影佳作,還贏得了新人演員的尊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