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 神戰(1 / 2)

雖然先前在克魯爾城裏,克裏格說得輕巧,但他自己知道,若非真個把迪德人打疼了,要想使迪德人退兵,那是不可能的——先前自己在山穀裏一氣便殺了六千多迪德人,也未見得迪德人撤軍。

因了這個考慮,克裏格一路摧毀寨子的時候,便故意留了半數的寨子不動,也未曾派遣騎兵截斷迪德人的信路,為的便是使迪德牧民有機會將自己這支騎兵隊伍的存在和行動報告給那些統兵的知道。

而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天,自己也毀了十二三個寨子,便迪德人反映再怎麼遲鈍,也該發覺自己的隊伍所做的那些事情了——自己這一下已經裹挾了近萬迪德人,雖然並不都是些能打的精兵,但也是近一個部子的龐大人口,迪德人必不能眼睜睜看了自己將這些人帶走——便是迪德人尚未湊齊與自己決戰的兵隊,想必也已經開始動作了。

有了薩馬提斯人的協助,琴紮人可以全力援助,又有克黑蘇人牽製薩魯人,克魯爾城便再守上一個半個月也不成問題。自己拔了北邊的寨子,迪德人的軍隊若是仍要糧食便得跑得更遠,這樣他們的壓力也便大些。

而照了他之前和迪德人的閑聊,整個默爾菲平原上,連退役的老兵帶他們的家人,再算上靠南邊一些來定居的薩魯人,總也有個萬萬,若是需要,也能拉出三四萬兵來。而整個默爾菲平原,又按照三個迪德人王子和一個薩魯人國王,分了四塊,各自有個部族族長統帥——自己所劫掠的這些,卻多半是三王子的人。

迪德人由著王子們各自爭奪權勢,到最後隻有一個能成為蘇丹,旁的王子便都是死路一條。眼下大王子權柄最大,卻因了之前和諾裏克皇帝的征戰而損失不小。二王子、三王子、四王子各自有四五萬部民,又拉了薩魯國王,連奪了諾裏克兩個軍區,給了薩魯人一個,三個王子分了一個——這樣,三個王子便又有機會和大王子一較高下了。

然而克裏格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勢——三個王子各自的四五萬部民裏,分別有兩萬多留在迪德人原本的土地上,又各自有一萬多人在奪自諾裏克人的軍區裏,奪了默爾菲平原後,便又在這肥沃富庶的平原上各自紮了近兩萬部民——而克裏格這次劫掠,卻是狠狠的動了三王子的筋骨,徹底的改變了迪德人五個王子間的實力差異。

這些事情,卻是克裏格和不少迪德老兵閑聊之後,自己揣測出來的。而這局麵卻使克裏格想得更多了些。

便如同之前阿布丹傑王子教他的那樣,諾裏克人也好,迪德人也好,哪怕格羅格人或者薩馬提斯人也好,都即和他不是自己人,也不是他的仇人。這些征戰說到底,和他也沒什麼關係——能趁了這些征戰給自己多撈些權勢財物,才是正理。

若不是諾裏克人和特羅布人的矛盾,特羅布人不會支持他;若不是北海人給那個拜天主的教國逼了皈依,北海人也不會為他作戰;若不是那個豬一樣的奧陸斯元老圖謀皇位,他更不可能得到皇帝的賞識;若不是迪德人的王子間互相不睦,他也沒機會奪回特拉波要塞,更別提在迪德人的陣列裏殺個來回了。甚至,若是一開始和迪德人征戰的時候,格羅格人的四個大家族便同心協力,共同進退,也許也就輪不到他來幫助格羅格人了。

若說根本勢力,他所有的不過是自己那百來好老弟兄而已,在那些大的國家民族麵前根本不值一提——唯有那些大國家大民族自己內部鬧了矛盾,有了間隙,他才有機會從這些矛盾間隙中獲利。

想明白了這些關節,克裏格自然對那些大國內部的事情熱心起來——先前,自己尚且隻不過帶了千把人的時候,阿布丹傑王子便下了大價錢拉攏自己。而現在,自己已經是個要塞的總督,又帶了本族異族的兵數千近萬……

迪德人大王子的實力受損,而三個王子的聯盟則實力增長,這樣大王子對他們的威脅便小了,三個王子間的聯盟也便不再那麼牢靠——更進一步,則是三個王子之間便可能開始互相計算——而現在他狠狠的損了三王子的實力,三王子必然急於補充回來,而他的兩個哥哥則未必會樂意這個競爭者又重新和他們平起平坐……

但是打擊一個王子並不是克裏格的目的。使這三個王子的聯軍從格羅格人的土地上撤退回去,這才是他真正要緊的任務。若是用手頭這些人說服三王子退兵,也不過減少了聯軍一萬多人而已,那兩個王子卻未必肯退。

況且三個王子各帶了一萬兵,這些可都是真正能打的精兵,雖然之前給克裏格嚇破了膽,但到現在怎麼也該緩和過來了。若隻是讓這三個王子從克魯爾城退下來,卻可以帶了三萬兵穩穩占了默爾菲草原,格羅格人的困境卻仍舊不曾解決。

到頭來,卻還得想個辦法,好好利用下這三個王子間的小心思,狠狠的打個大的。

在占了默爾菲平原後,三個王子和一個國王,均各自劃了一塊土地作為牧場。而每個牧場裏,除了各自散步的大到居住千把人,小到居住一兩百人的寨子外,各自有個大寨,住了三四千人,隨時能拉起一兩千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