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裏格這樣的安排,得了好處的三十五部自然沒二話,而塔倫特部雖然受了點損,卻使別的部子皆欠了情分,也便再沒人反對——於是這事便這般定了下來。
而接下來,便是細節——依船隊的行程,若要等到船隊到了才將消息傳遞到三十六部,三十六部再各自將牲畜帶到港口,時間上便大大延誤了——而這延誤,對商人們自是不利的,到頭來損失還要算在桑格爾人身上。
要免除延誤,便非得提前將牲畜備好,待船隊一到便即刻交換裝卸。而若要三十六部每隔兩個月便驅趕一群牲畜過來港口,又平白浪費人力——克裏格便又提出,交易隻在一春一秋,定為兩季。
春季時候,三十六部將牲畜帶到塔倫特部這邊蓄養,且帶些要用的布匹、器皿等回去;到了秋季,便再帶一些牲畜過來,一並換了糧草帶回部子過冬。這樣一來,便是三十五部皆將些牲畜養在塔倫特部裏,自然也要給塔倫特部些糧草、牲畜作為酬報。
在將春集和秋集的具體日期、交易的牲畜數量、換取糧草器皿的數量及給塔倫特部酬報的牲畜數量皆談定之後,這一次的部族大會才算完事,而三十六部的頭人長老們便也紛紛帶著本部漢子帶了分到的糧草各自回各自的部子,大薩滿也自回鷹神山去,隻留下克裏格和塔倫特部。
臨走時,比耶特恩部的大頭人恩特還是找到了克裏格。看著老頭人認真的說:“咱們先前的話,仍作數。”克裏格便不由得一陣為難。
在和諾裏克人相處久了之後,克裏格也開始尋思桑格爾人的出路。
總是在大草原上放牧,那是不成的——照天主的信徒的姿態,他們早晚要使天底下的所有人都成了天主的信徒不可——若是桑格爾人不能成個強者,便早晚如先前的北海人一般給壓服,斷了鷹神的傳承。
但若要殺出草原,隻憑三十六部也是不成的——若是遇到大事皆待部族大會裁決,征戰的時候便難免失利——當恩特大頭人說起金鷹標的時候,克裏格也動了心思。
然而克裏格的想法即刻便給大薩滿打斷了,也打消了。就如大薩滿所說的那樣——還不是時候。旁的不說,先前的桑格爾人七十二部集兵南下,也無非落得個給諾裏克人奪取三十六支鷹標的下場,更讓烏爾果人奪了北邊不少牧場,憑眼下桑格爾人三十六部,便是集在一起,想要抵擋天主和他的信徒,也是不能的。
當下桑格爾人要做的,便是增加人口。得了諾裏克人交換的糧草,又從多斯人、烏爾果人和埃莫森人那裏得了草場,桑格爾人便可將牧群擴大,每個漢子也自可以多要婆娘生些娃娃——而等到十幾年後,這些娃娃成了人,桑格爾人便有望恢複當年七十二部的威勢——再加上北海人、特羅布人、薩瑪提斯人和多斯人,便也有了和天主信徒相抗衡的本錢。
這是可盼的事情。但這事情對克裏格來說卻太久了——他現下也奔了二十,若是再等個十三四年,便奔了四十——誰聽說哪個鷹歌裏的人,是快成了老頭子才振翅高飛的?
這樣想著,克裏格便越發期待起他所能夠收養的孤兒了——雖然可能也要五六年才能成人,但好歹能快一些。
這樣,克裏格再和商會的人將所有貿易細節皆敲定了之後,便又離了草原,返回特拉波要塞——雖然他身邊並沒有諾裏克人在,考慮到皇帝的麵子和尤利西斯家族的關係,他到也不怕商人做什麼手腳。
回了要塞後,克裏格便把事情給艾琳娜說了,又額外說了孤兒們的事情——對於克裏格從此掌握了整個桑格爾人貿易的事情,艾琳娜滿心歡喜,但對克裏格希望盡快額外組織新軍的事情卻並不高興——組織了新軍,如果沒有必要就難免引起帝國元老們的猜忌;如果有必要就意味著克裏格又要置身危險之中。
然而想一想克裏格來年春天便要帶領軍隊深入迪德人的國土去作戰,艾琳娜便又憂慮起來。
似乎也感受到了艾琳娜的憂慮,克裏格接下來的日子便也不再四出折騰,安靜的呆在要塞裏處理事務,閑暇時不但手把手的教導艾琳娜和人鬥刀的本事,也笨拙的向艾琳娜學習諾裏克人的宮廷舞蹈。一時間,整個要塞裏到是一片寧靜祥和的氣氛,全不象很快就要大動刀兵的樣子。
在這樣的氣氛裏,特拉波要塞迎來了這個冬季裏的第一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