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 烏合之眾(1 / 2)

“他們雖然人數眾多,卻沒有多少用處。”

看著遠處浩浩蕩蕩的聚集過來的敵人,陰沉著臉的克裏格說了這麼一句。在他最初想要幫助阿布丹傑王子取得迪德蘇丹的寶座的時候,他並沒有把事情想得太困難——之前在格羅格那邊的山穀裏,以及後來在對抗迪德人的大軍時,甚至後來和隱修會騎士團作戰的時候,他的弟兄們都沒什麼折損——這使他開始輕慢自己的對手,以為無論什麼樣的敵人隻要自己出馬就一定手到擒來。

然而經過了坎布城的一戰,克裏格終於清醒過來——即便已經久經戰陣,即便已經經驗豐富,他的弟兄們仍舊隻是凡人而已——即便象諾裏克新軍騎士那樣自幼便接受嚴苛訓練的職業騎士,即便是隱修會騎士團那種已經裝備了盡可能精良的盔甲的戰士,仍舊會在戰鬥中承受難以避免的折損。唯一不同的是,隱修會騎士團戰死,克裏格並不會在意;諾裏克新軍騎士戰死,克裏格會覺得很可惜;而如果是他自家弟兄戰死,克裏格就會覺得心疼了。

基於這種考慮,雖然明知道自己所麵對的不過是一群已經離心離德的烏合之眾,克裏格還是一點都輕鬆不起來。

深吸了一口氣,克裏格便看向了在一旁開始祈禱的隱修會騎士們——按照之前的作戰計劃,隱修會騎士們將承擔起磨盤的職責,在正麵戰場上拖住敵人,而克裏格所率領的桑格爾騎兵則在敵人完全的包圍了隱修會騎士們之後,從外圍逐層的消滅敵人的散兵——到最後,諾裏克騎兵會在沒有幹擾的情況下發動衝鋒,爭取一次性徹底解決戰鬥。

盡管做出了這種計劃,但克裏格對於能否奏效卻沒底——畢竟,雙方的軍力差距確實太大。

以吸引敵人的兵力而論,隱修會騎士團的兵力不過一千餘人,而他們所要麵對的卻是至少十倍數量的敵人——即便隱修會騎士團排列成鬆散陣列,所能夠直接吸引的兵力也不過是兩到三倍,如果隱修會騎士團的戰力足夠強大而使敵人感到威脅,也許能夠牽製住敵人五到六倍的兵力。

按照隱修會騎士團超常發揮,牽製住敵人六倍兵力來算,克裏格自己率領的六百名桑格爾輕騎還需要糾纏住四千敵人,才能使諾裏克新軍騎兵充分的發揮出他們的力量來——想到這個數量對比,克裏格便不由得苦笑起來——之前在和迪德人的那場大戰裏,克裏格是報著拋棄一切的心態去打的,而這一次,他要考慮的卻是盡可能多的保留力量。

在克裏格的遲疑裏,隱修會騎士團已經祈禱完畢,準備作戰。這樣,他們就隻需要等待敵人的進攻即可。

然而,接下來的情況卻出乎意料——照克裏格的想法,自己這邊滿打滿算也不夠三千兵馬,而對麵的敵人卻超過了萬人,顯然迪德人會全麵搶攻才對——然而盡管列出了陣列,一副氣勢洶洶的樣子,迪德人卻絲毫沒有主動進攻的意思,仍舊安然呆在原地,擺出等待克裏格先發動進攻的模樣。

停頓一會之後,在克裏格的眉頭越皺越緊的時候,對麵的迪德人大軍才終於在爆發出陣陣喝罵之後向著這邊攻了過來。

然而,看到敵人的動向,克裏格的眉頭就擰得更緊了。

為了執行自己的作戰計劃,克裏格讓隱修會騎士團的騎士們排列在最前麵,而自己則親自率領了六百名桑格爾騎手在二線,詹姆士和他所率領的一千名諾裏克騎兵則在更遠的地方。

以迪德人的情況來看,他們擁有超過一萬人的兵力,而所麵對的敵人也不過隻有不到兩千人而已——憑借壓倒性的兵力優勢,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中央勻速,兩翼加速,形成包圍之勢,之後一舉將克裏格麾下這一千六百多兵全部包圍、殲滅。

然而現在,克裏格所看到的則是完全不同的情況——超過一萬名迪德牧民排成一千多人的橫列,保持著鬆散的陣型緩慢的推進著,既沒有突前的,也沒有落後的。

這種情況就很可疑了——沒有任何道理,在占據絕對優勢的時候采取這種縮手縮腳的做法,除非……

看到對麵那密密麻麻的旗幟,聯想到迪德人那奇怪的繼位習慣,克裏格的心裏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這個想法使克裏格緊張而且激動起來——如果他的猜測是真的,那麼他們就可以避免一場苦戰;但如果他猜錯了,那麼他的鹵莽行動就可能導致這場戰鬥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