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 埃莫森人的算計(1 / 2)

在克裏格率領他的軍隊向東部軍區撤退的時候,在桑格爾河的最淺灘,一場關係到兩個民族命運的戰爭即將展開。

這場戰爭的一方,是塔倫特部大頭人魯倫所率領的一萬名桑格爾騎兵,而另一方,則是經過了諾曼人訓練的四萬埃莫森人。

對桑格爾人來說,這是一場自衛之戰——烏爾果人和埃莫森人同時來自三個方向上的攻擊使所有桑格爾人都意識到了危機——牧民們已經意識到,他們的敵人的目的絕非往常那樣奪取土地或是獲得財富,而是為了徹底將他們從大草原上滅絕。這樣的意識並沒有使牧民們感到畏懼,反而使他們空前的團結在一起——破天荒的,南部十二部沒有任何爭吵,就紛紛派出了部子裏最善戰的騎手,帶上最好的馬,最快的刀和最強的弓,聚集到了魯倫的旗下。

而在埃莫森人這邊,這場複仇之戰也是意義重大。早在諸多異族還沒有將目光投向這片土地的時候,為了爭奪那些世代相傳的好鐵匠,布羅克人的控製權,埃莫森人和桑格爾人之間就因為連續不斷的摩擦戰爭而成了世仇,而等到諾曼人向埃莫森人伸出援手,以皈依作為代價在各方麵全麵幫助他們的時候,桑格爾人更是霸道的奪取了他們大片土地,並禁止他們皈依——而現在,在經過了諾曼人的秘密訓練和援助之後,在得到了遙遠的北方的烏爾果人的支援後,是他們向桑格爾人複仇的時候了!

除此之外,在感覺敏銳的老國王的心裏,這場戰鬥還有另外一層不能向說明的意義。盡管一直以來埃莫森人都奉行封閉的政策,極少與異族交往,這並不代表埃莫森人是一群與世隔絕的野蠻人。相反的,在頑固和遲鈍的外表掩飾下,埃莫森人對周圍的勢力格局有著異常敏銳的感知——在和諾曼人經過了一係列的談判之後,老國王敏銳的感覺到,世道要變了。

一直以來,諾裏克帝國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中心。即便是帝國分崩離析,丟掉大片領土,被野蠻人在他們曾經的領土上建立起諸多國家,仍舊是如此。一直以來,埃莫森人盡管從來不曾明確的締結盟約依附於諾裏克人,卻也一直小心翼翼的保持低調,生怕激怒諾裏克人以至於招致他們南方那群不幸的鄰居——保加爾人的悲慘下場。

然而現在情況不一樣了——盡管在明麵上諾裏克人仍舊擁有大陸上最強大和最富裕的國家,但這個偉大的帝國已經千瘡百孔,外強中幹——而相比之下,一直不顯山露水的西部教國卻憑借信仰的力量輕而易舉的影響到了幾乎整個古諾裏克帝國西部疆域內的全部蠻族國家,甚至還將這影響力向更遠的西方、北方擴展,而且已經開始向東方施加它的影響力——諾曼人對埃莫森人的援助,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平時要穩定低調,以確保萬無一失。但是一旦遇到動蕩就要主動出擊抓住機會,否則勢必會受害——這正是埃莫森人一直以來所奉行的原則。當亂局開始的時候,迅速的找對自己的位置,之後借助亂局為自己牟取最大的利益,這不僅僅是獲利之道,也是生存之道——如果不能站對隊伍,那麼亂局結束之時就是身死族滅之日;如果不能在隊伍裏變得足夠強大,那麼亂局的結束就是被打壓削弱的開始。

關於在即將到來的亂局中站隊的事情,老國王實在沒什麼好選擇的——向他伸出手的是一個正在迅速上升的國家聯合,而另外一方則是一個四麵受敵,隨時可能分崩離析的古老帝國——傻子也知道該站到哪一邊去。

而選完隊伍之後,就是如何為自己牟取利益。在這一點上,老國王則看得更清楚——盡管現在諾曼人顯得無比慷慨,又是廉價走私軍械,又是派遣專業軍官指導訓練,甚至還派出鐵匠前來指導埃莫森人的鐵匠技術,但歸根結底如果不能夠證明自己有足夠大的價值,教國的翻臉也是理所當然的——據說在西方的某個國家,因為國王的無能導致教國失去了耐心,結果民眾發動叛亂屠殺了王室,將王冠戴到了該國紅衣主教的頭上,使該國成為一個主教區。

要避免這種情況在埃莫森發生,除了牢牢掌握軍隊之外,最好的辦法還是讓教國充分的認識到埃莫森人的力量——讓教國意識到,無論是在剿滅異教信仰的桑格爾人上,還是在日後對付異端信仰的保加爾人及諾裏克人上,埃莫森人都是極有用的幫手。

而這次對桑格爾人的戰鬥,正是做出這個證明的最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