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王子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確實,就象他所想的那樣,無論如何,受了他恩惠的波達人都不會對他動手。當他出現在波達人麵前的時候,那群原本一個個舞刀弄槍的波達人便紛紛安靜了下來。
在試過賭咒發誓,武力威脅,苦苦哀求等一係列手段之後,仍舊沒能得到從軍許可的波達人隻能哀歎著放棄。一些脾氣火暴的甚至當著王子的麵將手中的刀劍狠狠的摔在地上,而另一些則默默的走到一邊,向迪德軍士交出自己的武器——總而言之,僅僅因為阿布丹傑王子的出現,一場很可能釀成兵變的騷亂就此平息。
然而當阿布丹傑王子反複安撫了那些沮喪的波達人,馬不停蹄的趕回波達湖邊時,一切都已經變了樣。
帳篷和遮陽棚被粗暴的推倒在火堆裏燃燒,男男女女都倒在血泊之中,而馬匹更是一匹也不見了。
大驚失色的王子連忙下令滅火救人。而手忙腳亂的衛兵們也終於在滅掉大火之後,從樹林裏找出了幾個嚇得瑟瑟發抖的活口——幾名到樹林裏小解的廚子。
從這些幸存者的口中,阿布丹傑王子終於弄清了事情的始末——這營地裏的事情,竟也是波達人幹的!
在阿布丹傑王子離開後不久,便有一群波達人到了營地——這些波達人也是波達士兵,隻不過是來自西方營地的。
和他們在東方營地的同族一樣,他們也希望王子能夠收回要他們解散回家務農的命令,讓他們仍舊作為一支軍隊存在。
然而阿布丹傑王子不在,這些大兵就隻好向王子的親隨交涉。
在交涉時,出於好心,也出於拉攏波達人的目的,一名部族首領就對波達人說出了王子的困境,勸告他們最好慎重考慮。
然而使所有部族首領都又羞又怒的是,那些性格耿直的大兵竟然全然不顧自己被征服者的身份和部族首領們的尊貴身份,嘲罵那些尊貴的部族首領都是些自私自利的懦夫,不知報答王子的恩情卻隻知道為自己的利益考慮。
這種指責徹底點燃了火藥桶。一直以來,這些部族首領們都有著這方麵的擔憂。然而並沒有人會公然提起這方麵的事情,他們也就得以安心度日,安心的盤算著如何拉攏薩珊,保證自己的部族。
但是現在,這種表麵上的平和被一群卑賤的波達人以極端的蔑視粉碎得一絲不剩。
惱羞成怒的部族首領毫不猶豫的拔出佩刀撲向波達人——這種羞辱,隻有用鮮血才能洗刷——也許,連鮮血也洗刷不了。
但因憤怒而失去了理智的部族首領忘記了兩件最關鍵的事情。那些波達人並不是他的部族裏那些對他必恭必敬的族人,而是上過戰場見過血、不久前還在和迪德人廝殺的老兵。那些人雖然是前來找阿布丹傑請願的,但是並沒有人收繳他們的武器。
出於自衛,被攻擊的波達人毫不遲疑的拔刀反擊。而遭到反擊的部族首領則氣急敗壞的命令自己的衛兵“把他們都殺了”——這下,一直都在忍耐的波達人再也忍不住了,紛紛拔出刀劍,砍殺起來。
到戰鬥結束的時候,所有的部族首領和衛兵都送掉了性命,而波達人也損失了幾十人。冷靜下來的波達人終於發現自己一時衝動惹了大禍,便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那些投降的人不論男女也都殺了個幹淨,之後騎了迪德人的馬,跑掉了。
在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經過後,阿布丹傑王子也是哭笑不得。要說起來,這些波達人到真是感念他的恩情,對他忠心耿耿。然而他們所犯下的罪,也確實是無法饒恕——十幾個部族的首領家族幾乎都被他們殺斷了根。
急急忙忙趕回城裏,阿布丹傑王子一邊派出士兵追捕那些波達人,一邊派遣信使前往那些部族的聚集地報喪,一邊還要安撫不安的波達人——畢竟,在鬧了這麼一檔子事之後,那些原本已經歸降的波達人很可能產生新的想法。
在反複許諾保證罪不及家人之後,阿布丹傑王子才終於算成功的安撫了那些波達人。而為了避免波達人再出什麼亂子,王子也做出了讓步,允許波達人從軍。隻不過,他們不被允許組成一支軍隊,而是分別被打散,加入了阿布丹傑直接指揮下的波達衛戍軍。
經過了嚴格的篩選,最後那些波達軍人中的大部分仍舊解甲歸田,而剩下的五千名合格的戰士則分別被派遣到衛戍軍的各個小隊當中——這樣,在派出了自己的部屬擔任波達各地官員,對當地進行治理之後,波達地區才總算重新安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