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權杖、經卷、寶劍(1 / 2)

在失去了一條腿又害了熱病之後,曾經將整個帝國牢牢掌握在手中的老蘇丹就一步步走向不可避免的生命之終結。

盡管如此,老蘇丹還是憑借自己的計謀和意誌撐到了帝國新繼承人的產生。

在這一切事務都已完結的時候,似乎是因為撐得太久而出現了神智上的錯亂,老蘇丹拉著阿布丹傑,喋喋不休的說著自己的治國經驗,全不知道其中的很多道理自己很早以前就已經說過很多遍似的。

最後,老蘇丹終於停止了這漫長而絮叨的講述,悵然若失的停了下來,茫然的看著前麵,似乎這具衰敗的軀殼裏的靈魂已經不複存在。

最後的最後,那個曾經風光無限的老人低低的歎息了一聲:“不早了,你回去吧。”

這句再平常不過的吩咐,隻讓阿布丹傑渾身一顫。之後,老人便向後靠倒,閉上了眼睛。

這樣,談話便結束了。之前的黑衣女子再次帶著阿布丹傑,穿過走廊,上了密道,回到了神殿裏。之後,女人也迅速的離開神殿,就仿佛從來不曾來過一樣。

阿布丹傑知道,這將是他最後一次見到父親——對於迪德人而言,蘇丹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死了,並且依照傳統風光大葬。他也知道,蘇丹所掌握的力量,比他預計的還要強大許多——而其中的一些,比如希維拉,也就是那個黑衣女子和她的人,要等到他正式成為蘇丹之後,才能繼承。

在此之後,阿布丹傑所要做的事情就隻有靜靜等待了。

然而,作為即將成為迪德蘇丹的人,阿布丹傑還有很多事情要考慮——而這正是一個好時機。

部族首領們的權力過大,已經到了能夠動搖蘇丹統治的地步。然而如果急於削弱他們的權柄,反而會招來災禍。將這些部族分別安置到新占領的波達地區,使當地人稀釋他們的血脈並借此削弱他們的影響力,再將各個不同的部族和民族融合到一起,最後使他們漸漸的成為依靠帝國律法掌握權柄的帝國官員,而不是依靠血脈親緣而掌握軍隊的地方豪強——但是,這一計劃,毫無疑問的將需要幾代蘇丹持續不斷的努力才能做到。

而為了有效的提高對帝國的掌握能力,繼任大祭祀也是勢在必行的——這樣不止能夠將真神之劍順理成章的接到手中,更能夠廣泛的從信仰上掌握帝國——盡管權貴們因為身份地位和權柄而對真神並不足夠虔敬,民眾們卻是截然相反的情況。

但阿布丹傑所要的,不僅僅是他自己能夠繼任大祭祀,還要迪德帝國以後的蘇丹世世代代都同時兼任大祭祀——這一點,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就在阿布丹傑這樣謀劃著帝國的未來時,靜室的大門就打開了。

時間到了。

收起了笑容,阿布丹傑王子以前所未有的肅穆走出了靜室。

室外,早有數十名祭祀、官員、衛兵等著。看到阿布丹傑出來,便依次向阿布丹傑行禮。

對這些人點頭回禮之後,阿布丹傑便一言不發的跟著祭祀們徑直向著神殿外的廣場走去。而此時,那些祭祀們也紛紛唱起經來。周圍的官員們和衛兵們則按照各自的次序在後麵跟上。

隨著一路唱詩聲,這一行人便穿過庭院,走出了正廳,走到了神殿外的廣場之上。

在神殿前的平台上,大祭祀和一眾高等祭祀、帝國重臣正等在哪裏。在平台的台階下的廣場上,則是五百名真神之劍、一千名蘇丹宮廷衛士和一千名薩珊。更遠的地方,則是前來迎接他們的新蘇丹的平民,和負責維持秩序的士兵們。

看到蘇丹出現,掌管祭禮的大臣便揮了下手。旁邊的樂隊便嗚嗚呀呀的演奏起來,配著祭祀們的唱經聲,便使整個廣場變得莊嚴肅穆起來。

這個時候,大祭祀便走上前,開始為阿布丹傑著裝。

在靜室裏冥思的時候,阿布丹傑不過穿著最簡單的素色長袍,以示潔淨之意。而出來之後,便要換上蘇丹的服飾,並接受祝福,成為蘇丹。

而所謂蘇丹的服飾,照例是該由老蘇丹脫下來,交由祭祀為新蘇丹穿上。然而此時老蘇丹在迪德人看來早已經死了,自然不可能在這種儀式上出席,大祭祀便從一個祭祀托著的金盤裏將蘇丹的服飾一件件拿起,給阿布丹傑穿戴好。

錦袍、披風、腰帶、寶冠。在這樣一件件代表著蘇丹身份的服飾穿戴完畢後,大祭祀便退到一旁,將另外一名體格魁梧的迪德官員讓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