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抗教國援北海誌願軍(1 / 2)

一邊是被大軍絞殺死滅,一邊是成為一個權貴的部下,盡管對於亞曆克斯的誇耀仍舊有些將信將疑,但是這個選擇並不那麼難以做出。

將糧車上的糧食分了,讓所有人終於吃了頓飽飯,這些已經決意投誠的亂軍便跟了亞曆克斯和他的弟兄們朝著特拉波要塞進發。

前進的路上,這些人便遇到了前往特拉波要塞的波達人。因為亂軍之中也有為數眾多的波達人,兩撥人便交流起來,亂軍中的各族戰士這才後悔不已——若是知道克裏格這邊從軍的即有田產又有婆娘,何苦跟著亞曆克斯跑來跑去一路給人追殺?雖然到克裏格這邊做的也是賣命的買賣,但好歹回報要高得多。

這樣,這些亂軍才終於安定下來,死心塌地的跟著亞曆克斯回到特拉波要塞。

到了特拉波要塞裏,克裏格一早便帶著他的軍團等在了一旁。

這支軍團名義上仍舊是諾裏克帝國的第二十八軍團。最早是由六千名特羅布山民、兩千名埃莫森人和四千名薩督卡騎兵組成。之後,因為對烏爾果人的戰爭,克裏格便擅自將四千名薩督卡騎兵留在了桑格爾草原上,並去掉了軍團的編製,使這個軍團隻剩了八千人。

而在經曆了教國挾持特羅布長老險些導致軍團嘩變之後,八千人裏的兩千埃莫森人也損失殆盡,這個滿員應該有一萬兩千人的軍團就隻剩了六千特羅布山民。

此後,克裏格將其中的三千山民分到了山口鎮,委任紮卡夫鎮守哪裏,又額外招攬了五千波達人補充到軍團裏——這樣,二十八軍團便重新恢複到八千人的規模——三千特羅布山民,四千五百波達步兵和五百波達騎兵。

而經過了對埃莫森人的作戰之後,二十八軍團縮減到了六千人的數量——兩千五百特羅布山民,一千五百波達騎兵,兩千波達步兵。為了恢複二十八軍團的力量,克裏格又向保加爾人要了兩千步兵,使二十八軍團恢複到八千人。

這一回,為了籌備來年對克黑蘇人的征戰,克裏格便從亂軍中將波達騎兵和加齊步兵全部挑選出來編入自己的軍團,使二十八軍團的人員得到完全的補充,恢複到全盛時期的一萬兩千人——其中,波達騎兵增加到了三千人,而步兵則增加了一千五百迪德步兵和一千加齊步兵。

將整個軍團編製完畢後,過萬的亂軍便隻剩了六千來人。克裏格便把這六千來人和近萬波達人混到一起,統一丟給哈維斯。而為了防止百來名北海武士管不住那許多的人馬,克裏格特別讓薩馬提斯女戰士和亞曆克斯的守備軍一同協助管理。

盡管這些人對於要到遙遠的北方的海麵上作戰感到恐慌,但北海人很快就用事實證明了他們的恐慌完全是沒必要的——除了暈船,他們並不需要克服別的困難。

而另一方麵,北海人那種可以將戰爭中掠得的戰利品——包括女人——直接收歸私有的古老傳統也極大的鼓舞了這些未來的海軍戰士們。更加使他們振奮的是,按照哈維斯的許諾,他們將主要作為登陸部隊而不是水軍投入戰鬥,這不但使他們有更多的獲得戰利品的機會,也使他們不必總是麵臨他們所不熟悉的海戰。

這樣一來,盡管克裏格不能直接出兵協助北海人作戰,卻也籌備了超過一萬五千名戰士來支持他的忠實盟友。

對於這樣的恩情,哈維斯也不多廢話,在謝過克裏格之後,便即刻按照北海人的傳統對這些戰士操練起來。這些人都是有底子的,又多半先前便從過軍,盡管以北海人的標準來看仍嫌瘦弱,但按照兩個頂一個的算法,到也不失為一支強大的力量。

而真正的問題,是部隊輸送的問題——盡管瘋狂的戴亞僅僅用了十天就從北海跑到了特拉波要塞,但稍有理智的人都不會做這種嚐試,就更別提這些以前幾乎從來沒有坐過海船的旱鴨子了。

而特拉波要塞的船塢裏,所造好的大型戰艦也不過隻有五艘而已。即便每艘塞進五百名戰士,也隻能投遞兩千五百人——等到憑借這五艘戰艦將這一萬五千人全部送過去,恐怕北海人早被教國聯軍殺光了。

盡管帝國海軍仍在這一帶巡邏,而且也確實具備投送過萬兵力的實力,但也不可能將這些人一次性送到北海——畢竟,不動聲色的參與到自己所支持的小國之間的戰爭中是一回事,直接撕破臉皮親自上陣是另一回事,而即便是諾裏克帝國這樣的龐然大物,也還是要考慮到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國際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