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 真正的問題(1 / 2)

回到特拉波要塞後,克裏格並未停留,帶了十幾名弟兄,選了艘快船,也不停留,徑直回了桑格爾草原。

克裏格到達桑格爾草原時,正趕上新的一批糧草運到港口。見到港口裏族人們興高采烈的模樣,克裏格也是滿心歡喜。

給阿爸簡略說了聖戰軍的事情後,克裏格一邊要阿爸暫時保密,一邊表示要立即去鷹神山一趟。知道事情緊迫,魯倫也不拖延,當下找了十幾名冬狩好手,選了識途老馬,備齊了氈房吃食,組了支隊伍,帶克裏格前往鷹神山。

若是在克裏格離開草原之前,聚集了上百弟兄,自然可以獨自組織獵隊,整個桑格爾草原並無不可去的地方。但現在克裏格身邊並無這麼多人,要貿然在大雪原上行走,便有些兒戲了,此時得了些老人的幫帶,到也方便許多。

一路上過了幾個部子,補充了些吃食飲水,克裏格便終於看到了高聳入雲的鷹神山。

臨近那根巨大的石柱,克裏格的心反倒亂了起來。經過了這些時間的跋涉,桑格爾人終於有時間細致的盤算阿布丹傑和他說的那個方案——越是盤算,克裏格越是覺得這個方案不可靠。

克裏格並不擔心桑格爾人的戰力——集合桑格爾人、多斯人、薩馬提斯人、北海人和棄民的力量,要在春季重創烏爾果人使他們在秋天到來的時候不能南下並不是什麼大問題。而接下來,趁著敵人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集結騎兵迅速的突擊北陸人南方的土地也算不上困難——隻要他能夠說服三十六部將精兵集合在一起,這些都不是問題。

至於這種行動能否震懾北陸諸國以及更加遙遠的國家,克裏格也不在乎。能夠震懾他們最好不過,即便不能,他們也無非需要和那些聖戰軍打一場硬仗——對於桑格爾人來說,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嚴酷冬天。這將會死很多人,但是如果別無選擇,全體桑格爾人也會接受這樣的打擊。

而真正讓克裏格感到為難的,恰恰是他們要做的事情本身。

歸根結底,桑格爾人是牧民。雖然按照外族人的眼光來看顯得魯莽和凶猛,但桑格爾人自己所推崇的是勇敢,而非凶殘。盡管平日裏桑格爾漢子們都將耍得一手好刀或是射得一手好箭視為極有麵子的事,盡管平日裏桑格爾人也會將鬥刀視為解決爭端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歸根結底,沒有哪個桑格爾人會將征戰廝殺視為樂事——就更別提要去大量的宰殺老弱婦孺了。

甚至,就連之前對埃莫森人的戰爭裏,克裏格對埃莫森人的做法,也招至了一些桑格爾人的不滿——這些牧民盡管照著克裏格說的做了,私下裏卻認為克裏格“不那麼象桑格爾人了”。如果不是後來所有三十六部幾乎都得到了好處,也許一些人就會公開站出來指責克裏格。

而且,就是克裏格自己,對於“做北海人做過的事情”這種事,也感到本能的反感——他們是桑格爾人,是牧民,是獵人,但絕不是海盜。也許他們不能去管束北海人的作為,但要讓他們去學北海人的做法……

就這樣,在靠近鷹神山的時候,克裏格反倒對他不久之前還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感到懷疑和厭倦起來——確實,聖戰軍即將到來,而他們的到來會使桑格爾人死很多人,但這並不能成為桑格爾人搶先去殺別人的理由。誰和桑格爾人有爭端,便找誰去解決,遷怒於他人並不是桑格爾人的做法。

然而如果不去盡可能的削弱烏爾果人和北陸人,那麼當聖戰軍到來的時候,同樣信奉天主的烏爾果人和北陸人一旦策應聖戰軍的行動,對於桑格爾人來說將是災難性的結果——這樣,克裏格就陷入了顯而易見的兩難境地。

在戰與不戰的糾結中,克裏格一行終於到達了鷹神山下。

鷹神山下此時並沒有多少人,然而卻早有一個薩滿等在山下,似乎已經知道了克裏格即將到來似的。

將整支獵隊接下來並收拾好之後,薩滿便將克裏格迎進了一個獨立的氈房——整支獵隊裏,毫無疑問的克裏格才是主事者。

進入了氈房之後,薩滿就坐在了克裏格的對麵,笑著看著克裏格。

看到薩滿的表情,克裏格也笑了起來:“你們已經知道我要來了?”

“桑格爾大草原上,什麼事情能夠瞞得住鷹神的眼睛?”薩滿笑了下,點了點頭,“你要見大薩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