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京:韓流製造

兵武麵對麵

作者:張兵武

2014年10月,距韓國科絲美詩在中國拿下營業執照整整10年。

我們或許可以用各類讓人驚歎的數據,來印證科絲美詩入華10年收獲之豐。但數據並不比具體事例更能說明問題。

最近,一位零售商告訴我,其剛剛選擇與某上海品牌合作。我說:這個牌子名氣不大,你為何會選擇它?答曰:它的產品是科絲美詩加工的。

正所謂:金杯銀杯不如用戶的口碑。

正如英特爾讓電腦購買者開始關注芯片的製造者一樣,科絲美詩讓人們開始在意化妝品的代工廠究竟是誰——這一點顯然是無法從各類數據中得知的。

2004年,崔京孤身一人來到上海創辦科絲美詩中國工廠。當時,無人能夠預料,中國化妝品產業即將開啟一個群星燦爛的時代。我相信,連崔京本人恐怕也想象不到,中國化妝品本土品牌的黃金時代將與科絲美詩在中國的高速成長期同步。但毋庸置疑的是,這樣一種同步之所以能夠發生,在於崔京對於這一市場的前景清晰的洞察。當然還有他從零拓起的非凡勇氣。

這10年,從《大長今》到《來自星星的你》,“韓流”已經由一個高峰抵達另一個高峰。而受益於韓國影視劇在中國市場影響力的持續發酵,韓國化妝品也很受中國人青睞。與中國人蜂擁至明洞買韓國化妝品相映成趣的是,中國很多本土品牌的化妝品都是由科絲美詩加工——這意味著,本土的產品品質與韓國化妝品相差無幾,而且大多源自科絲美詩同一技術平台。

如今,中國本土企業以與科絲美詩合作為榮,並且樂於將這一事實告知渠道商,因為他們深知,這將提升其在代理商與零售商心目中的分量。

作為一個典型的韓國人,已經相當熟悉中國的崔京仍保持著內斂特質。低調的他此前從不接受媒體專訪,在對話中也盡量避免談及個人的作用力。但靜靜地擺放在櫥窗裏的由上海市政府頒發給外籍人士的最高獎項——白玉蘭紀念獎,對於他這10年來推動中國化妝品製造的成就,無疑是一種無言的肯定。

對話實錄

Z=張兵武

C=崔京

Z:科絲美詩是何時到中國建廠的?

C:2004年4月19日,我隻身一人來到中國處理公司注冊的事情,到10月9日才正式拿到營業執照。但是,在4月19日之前的半年,我每個月都會有幾天過來出差,調研市場和選廠址。

Z:公司怎麼會想到來中國發展呢?

C:其實很早之前,科絲美詩就跟中國的貿易公司有化妝品代工業務的合作。1998年,一家杭州貿易公司跟科絲美詩之間發生了一點小問題。當時,我作為科絲美詩管理部的部長出差到杭州處理問題。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

趁此機會,我就順便去北京和成都轉了轉。在轉的過程中,我發現,中國很少能看到化妝的女性,而當時,女性化妝在韓國已經相當普遍了。我覺得化妝品在中國將會有很大的市場,我們應該來中國開拓市場。

回韓國後,我第一時間跟董事長彙報了想法。

Z:之後呢?

C:之後科絲美詩每年都會參加在香港舉辦的亞太區美容展。幾次下來,我們還算有收獲,但主要是東南亞的客戶,並沒有像我們期待的那樣,應該有很多來自中國大陸的客戶。

於是2002年,我們開始參加上海美博會。說實話,當時由於我們幾乎都不會講中文,接洽的客戶沒辦法深入下去,業務沒有實質性進展。但這種與中國大陸更直接的接觸行為,讓我們有機會更進一步了解中國市場,成為科絲美詩後來正式進入中國的催化劑。

之後兩年,一有機會我就到中國來,幾乎將全中國的大城市轉了個遍。這期間,一些在中國生活的韓國人,受他們做化妝品的朋友的委托,開始陸續來找我。他們說,科絲美詩有技術,而他們的朋友有市場,想要我們技術入股,和他們合作成立公司。聽到好幾個這樣的提議之後,我就判斷,時機成熟了,是時候在中國直接設廠了。我的邏輯很簡單,既然有人想和我們合資開廠,就說明市場有這樣的需求,需要我們這樣的公司。

Z:為什麼最終選擇在上海落腳呢?

C:我們認為,既然我們是化妝品製造商,那麼,製造商後麵標出來的是哪裏生產的就很重要。而在中國,標出“上海製造”,肯定是最好的。

不瞞你說,在我轉過的城市中,上海是最昂貴和條件最不合理的。但我仍然堅定地選擇了上海。回頭看,仍然覺得當時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

Z:當時科絲美詩在韓國是什麼狀況?

C:科絲美詩早於1992年就開始發展化妝品代工業務了。很多現在與我們合作的客戶,像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和LG集團,在當時就已經開始合作了。

2000年前後,韓國單品牌專賣店興起,又給我們帶來很多機會。當時韓國的代工公司很多,但是大的沒有幾家,科絲美詩算一個。雖然當時科絲美詩規模比現在小,但是因為我們在化妝品代工這塊起步早,所以,在當時的韓國已經算是OEM/ODM行業比較領先的企業了。

Z:韓國的化妝品加工有受哪裏影響嗎?

C:主要受日本影響。韓國整個化妝品產業,有很多部分是學習日本的。

Z:在上海建廠初期有沒擔心過沒客戶?

C:初期有個別小客戶,比如原來在韓國買膏體的中國客戶、在香港亞太區美容展發展的客戶、朋友介紹的客戶,但是量不大。

不過我認為這不重要。我們已經想過,既然過來開工廠,不可能一開始就賺錢,前麵幾年的虧損準備,還是要做的。對於當時對中國還不太了解的我來說,迅速了解中國是個怎樣的國家以及中國市場是怎麼回事,這個更重要。我感興趣的是,我們的市場機會究竟在哪裏,我們能為什麼樣的客戶服務。

Z:從2004年建廠到現在,整個成長過程是怎麼樣的?

C:2004年4月19日,我隻身一人來到上海。這一天,也是我正式在中國生活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