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朋友——讓你受益終生的財富1
緒論朋友——讓你受益終生的財富
第一節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用一個字概括世界:網
社交猶如空氣,人離不了它。
——桑塔亞那
你與總統之間隻有六個人的距離
“你與總統之間隻有六個人的距離”,說這樣的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事實上,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世界上任何一個陌生人。1967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做過一次連鎖性實驗,得出了關於六度效應的結論。這一結論指出:世界上任何兩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有科學家甚至從這個現象推演出一個可以評估的數學模型。你也許不認識英國首相,但是在優化的情況下,你隻需要通過六個人就可以結識他。“六度效應”說明了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弱鏈接”關係卻在發揮著非常強大的作用。
社會中的人際網絡其實並不高深,它的理論基礎正是“六度分隔”。有這麼一個故事:幾年前一家美國報紙接受了一項挑戰,要幫西部某小城的一位70多歲的農民找到他和他最喜歡的影星湯姆·克魯斯的關聯。結果經過幾個月的調查,報社的員工發現,這兩個人隻經過不超過六個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際關係。原來老人是伊拉克移民,有個朋友住在加州,剛好這個朋友的同事,是一部電影的製作人的女兒在女生聯誼會的結拜姐妹的男朋友,而湯姆·克魯斯曾主演了這部片子。
人們在近幾年越來越關注社會網絡的研究,很多網絡軟件也開始支持人們建立更加互信和緊密的社會關聯,這些軟件被統稱為“社會性軟件”。不管理論如何深奧,“六度效應”和互聯網的親密結合,已經開始顯露出其強大的人脈和商業價值。例如Blog就是一種社會性軟件,因為Blog寫作所需要的個性和延續性,已使Blogger圈這種典型的物以類聚的生態形式,越來越像真實生活中的人際圈。國外現在正流行一種快速交友,或者商業聯係的工具,例如Linked IN。人們可以更容易在全球找到和自己誌趣相投的人,更容易發現商業機會,更容易達到不同族群之間的理解和交流。
這種效應在曆史片《走向共和》中表達得淋漓盡致。晚清政治實權人物的一脈相承——穆彰阿(道光中堂)提攜曾國藩,曾國藩舉薦李鴻章,李鴻章成全袁世凱,袁世凱帶出馮國彰、段祺瑞、曹錕、張勳、吳佩孚等北洋軍閥;其他人也是互為羽翼,張之洞(光緒末中堂)歸從胡林翼(光緒末中堂),翁同龢(光緒初中堂)的父親是翁存心(同治中堂)。
拋開這些人的清廉與否不談,正是有了人際網的庇護,這些人才能官運亨通,位極人臣。
通過六度效應,我們將會更有信心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可以設想,當你想解決某一難題時,即使你的人際網中沒有直接可供利用的資源,你也可以通過人際網絡找到要找的人。
每個人都生活在縱橫交錯的“交際網”中
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表麵上看去,一個個都是孤立的、具體的,許多人之間似乎並不相幹,但隻要對具體的人進行考察,也就不難發現,每個人都有親屬、同事、上下級關係,處在人際關係網之中。每個人總是要應付和處理人際間的各種關係。不管是人們痛苦的離別,還是歡愉的團聚;是深沉的思念,還是暗暗的詛咒;是善意的勸告,還是惡意的挑撥;是殘酷的爭鬥,還是友好的合作;是虛偽的應酬,還是真誠的相處;是冷漠的相待,還是熱情的交往……所有這些,都在人際間發生、發展和變化著。也正是這些人際間的悲歡離合,冷暖親疏,構成了一幅幅生動活潑的人間畫卷,組成了紛繁複雜的人類社會。
人到哪裏,社會關係便延伸到哪裏,離開社會關係之“網”,人這個“紐結”就不會存在;而離開人這個“紐結”,社會關係之網就無法形成。總之,人生活在社會的“網”中,社會關係之“網”由人際交往關係織成。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脫社會關係之“網”。
離開社會關係,人就無法生存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離開了周圍的環境和朋友,人就無法再作為人類的一分子而生存下去。印度的一則關於“狼孩”的真實故事說明了這個道理。
20世紀70年代,在印度的一個村子裏,人們在打死野狼後,在狼窩裏發現了兩個由狼喂養的孩子,其中大的約七八歲,小的約2歲,他們被送到一所孤兒院撫養。小“狼孩”在第二年死去。他們被發現時,生活習慣與狼一樣: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怕火、怕光和水;不素食而吃肉(不用手拿,直接放在地上用牙撕開吃);不會講話,每到午夜後像狼一樣引頸長嚎。大“狼孩”經過7年撫育才學會45個詞,勉強學會幾句話。大“狼孩”死時估計已有16歲左右,但其智力隻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如果離開社會,就像種子離開土壤、陽光和水分那樣,永遠不可能開花結果。狼孩之所以沒有人的特性,原因就是他們從小與狼生活在一起,沒有經過社會化。這就充分說明了人際交往的重要性。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聯結人類社會的紐帶。不論是學習、工作,還是傳播文化、交流思想、互通信息,人類的許多生活程序都是靠“交往”這一手段來完成的。
人類的社會活動過程,就是一個交往的過程。每個人都生活在內容廣泛、意蘊豐富的人際交往關係之中。所以,任何人都必須與人交往,必須有自己的朋友,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完整的人生。
\[交友之道\]
人是社會的人,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人不能離開社會、離開群體獨立生活。一個人想要快樂、要成功,就必須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朋友是人際網上的真心結
無論是多情的詩句、漂亮的文章,還是閑暇的歡樂,什麼都不能代替無比親密的友誼。
——普希金
朋友是真心幫你的人
在這個社會上,我們不可能孤立地生存,一旦碰到什麼事情,幫你的隻有朋友。
一個日本人覺得自己住了幾十年的房子顯得有點陳舊,想重新裝修一下,在裝修的過程中,拆開一麵牆壁。日本普通住宅的牆是中間夾塊木板,兩邊是泥土。他拆牆時,發現木板上釘著一隻壁虎,竟然還是活的。主人很驚訝,那釘子是10年前裝修房子時留下的,這說明這隻壁虎在牆壁裏已經整整10年了。這位日本人心想,這10年,被釘子釘住無法活動的它,是靠什麼生存下來的呢?他對這件事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想了解一下這隻壁虎是如何尋找食物活下來的。於是他躲在一個角落裏,靜靜觀察。
過了不久,從另一端爬來一隻壁虎,嘴裏含著食物,然後
放在那隻被釘住的壁虎嘴角。主人一下被感動了。為了挽救被釘住不能動的
壁虎,另一隻壁虎這10年裏一直在喂它。一隻壁虎無怨無悔,從不間斷地為
另一個壁虎服務了10年,真讓人歎為觀止。
動物的感情尚能如此,相信朋友對我們會更重要的。無論在生活上、學
習上還是工作上,朋友對我們的幫助總是很大,有了這樣一些好朋友,我們
就有了享用不盡的財富。
小王和小高是老鄰居,小高來自西北地區一個偏僻的小縣城,大學畢業
後他們在一起工作,小高比小王早來5年左右。由於同在一間辦公室上班,更
加熟絡起來。小高是個非常敬業的人,幾乎每天都要加班,盡管他們的工作
並不忙,但每個周末小高都會來辦公室看看。大家都認為他是個“工作狂”。
生活上,小高非常爽快,也非常喜歡結交朋友,跟大家一塊打牌、玩球。周
末,小高經常會把小王他們這幫單身漢招呼到他家吃飯,最多的一次,居然去
了20多個人,5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下子擁擠不堪,年輕人在一起當然總是鬧
得很,一頓飯吃了他們家半袋麵——就是吃餃子。他的妻子也為此忙得不亦樂
乎。正因為常來常往,大家對他了解得越來越多。後來,單位調來一個領導,
居然是小王父親的老同學,這實在是個湊巧。一次小王去看望這位長輩,話
間談到了小高,小王隻是按照自己的觀點表達了對他的看法,完全是拉
家常,沒有任何目的或者意圖。沒想到這成了一次機緣,小高被安排擔任一
個項目的設計師,他本來就是一個天分極高的人,又非常勤奮,項目得到了
上上下下的讚賞和欽佩。現在小高已經成了總設計師了。小高總認為是小王
幫了他不少忙。其實,純屬偶然。但正由於這些事,小王和小高兩家比以前交
往更多、更深了。
成就千秋偉業固然需要群雄彙集在周圍,但平常人的事業
和生活也會有自己特有的方式,這是人際交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