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端起黑漆陶杯,對秦昭言道:“我觀公孫瓚乃是立大業之輩,其人更是求賢若渴,以義先兄的文才武略,定能在他麾下大有一番作為。將來功名利祿,自然是少不了的。”
秦昭麵色一沉,粗聲道:“如此秦某倒是走得幹淨了,但我鹿嶺百十口鄉親何去何從?”
郭嘉吹著茶水,漫不經心道:“義先兄要成大業,何必管這些草民如何,他們身份低微,命如草芥,就自生自滅好啦!”
“豈有此理!”秦昭抓起陶杯就要往地上摔去,猛聽到一直站在屋簷下的秦老爹一聲粗喝:“糊塗!昭兒難道不記得先祖商君三見秦孝公的故事了嗎?”
秦昭抓著陶杯,久久愣在那裏,郭嘉則麵露微笑,衝著秦老爹恭敬一揖。
秦老爹口中說的“先祖三見秦孝公”在《史記》中曾有記載:公孫鞅初見秦孝公,雲山霧繞的吹噓一般,把四分五裂的周王室所推崇的“王道之學”當成寶貝講給秦孝公聽,把秦孝公聽得昏昏欲睡。
公孫鞅二見秦孝公,說之以儒家“禮教治國”方略,又以垂垂老矣的魯國作為例子來舉證。秦孝公聽後,勃然變色,竟氣呼呼的拂袖而去。
一直到了第三次,公孫鞅才把自己變法圖強的核心思想講給秦孝公嬴渠梁,隨著嬴渠梁高喊一聲“彩”,兩個平均年齡還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聯合起來,把魏齊楚製衡下的戰國時代攪動的翻天覆地!
捭闔之道,是天地運行自然法則。任何有抱負的人都不會輕易把自己的思想吐露給那些誌向庸常的凡夫之輩,以免換來無謂的羞辱,心懷天下的郭郭奉孝更是如此。
秦昭想透這一層,忙整理衣衫,恭敬地向郭嘉請教禦敵方略。
“義先兄的辦法雖然極難成功,但對小弟頗有啟發,奉孝想用兵書三十六策中的‘李代桃僵’之計,蒙騙那不可一世的公孫瓚!”
......
三日後。鹿嶺村打穀場。
大地轟轟作響,鐵蹄猛烈踏擊著地麵。在東邊,太陽升起的地方,出現一線耀眼的白影。白影越來越大,以旋風般的速度、吞吐河山的氣勢,在來鹿嶺村的官路上狂飆傾瀉。
越來越近了,打穀場上的人終於看清這些縱橫天下的騎兵:三千多名鐵騎組成的鋼鐵洪流,清一色的白袍白馬,白甲白纓。覆麵的白色戰盔下,一張張暴怒的眼神裏噴出嗜血的殺意,以風卷殘雲之勢呼喝出震天動地的呐喊: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泣,白馬為證!
為首一員大將,手持七尺鎏金渾鐵槍,身披禦風綿竹鎧,風姿雄偉,正是遼西第一都尉公孫瓚!公孫瓚立於馬背上,用馬鞭指著村民傲然問道:“本都尉奉令駐紮鹿嶺村,鹿嶺村裏正何在?”
水千青屈身作禮道:“老夫水千青,聞將軍屈尊駐紮本村,老夫已讓全村百姓把最上等的瓜果蔬菜糧食等運到打穀場,供將軍全軍食用。”
公孫瓚紫玉般的闊麵上露出滿意的笑容,點頭道聲“好”,令騎兵下馬向前搬運糧食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