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他恢複了體力,按照來時路拿回了“愛情”。他真是高興極了,他歡呼,他雀躍,他感到了無比的幸福和快樂。這時,老師走過來撫摸他的頭,鬆了一口氣:“啊,我的孩子,你終於學會了放棄!”
人們常說:“舉得起放得下的是舉重,舉得起放不下的是負重。”20幾歲的女人,為了你前麵的掌聲和鮮花,學會放棄吧。放棄之後,你會發現,原來你的人生之路也可以走得輕鬆和愉快。
什麼時候學會放棄,什麼時候便開始了成熟。20幾歲的女人都要學會放棄:放棄失戀帶來的痛楚,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恨,放棄心中所有難言的負荷,放棄費精力的爭吵,放棄沒完沒了的解釋,放棄對權力的角逐,放棄對金錢的貪欲,放棄對虛名的爭奪……凡是次要的、枝節的、多餘的,該放棄的都應放棄。
放棄,是一種境界。漫漫人生路,隻有學會放棄,才能輕裝前進,才能不斷有所收獲。
第六節 別為小事抓狂
為小事抓狂,是很多年輕女人都有的情緒,結果往往讓人因小失大。美國研究應激反應的專家理查德·卡爾森的一條黃金規則是:“不要被小事情牽著鼻子走。”他還說:“要冷靜,要理解別人。”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不起眼的動物叫吸血蝙蝠。它的身體極小,卻是野馬的天敵。這種蝙蝠靠吸取動物的血生存。在攻擊野馬時,它常附在野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迅速、敏捷地刺入野馬腿,然後用尖尖的嘴吸食血液。
無論野馬怎麼狂奔、暴跳,都無法甩掉這種蝙蝠。而蝙蝠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直到吸飽才滿意而去。野馬往往是在暴怒、狂奔、流血中無奈地死去。
動物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小小的吸血蝙蝠怎麼會讓龐大的野馬斃命呢?於是,他們進行了一次實驗,觀察野馬死亡的整個過程。結果發現,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遠遠不會使野馬斃命。
動物學家們在分析這一問題時,一致認為野馬的死亡是它暴躁的習性和狂奔所致,而不是因為蝙蝠吸血致死。
一個心態陽光的女人,必定能控製住自己所有的情緒與行為,不會像野馬那樣為一點小事抓狂。當你在鏡子前仔細地審視自己時,你會發現自己既是你最好朋友,也是你最大的敵人。
上班時堵車堵得厲害,交通指揮燈仍然亮著紅燈,而時間很緊,你煩躁地看著手表的指針。終於亮起了綠燈,可是你前麵的車子遲遲不啟動,因為開車的人思想不集中,你憤怒地按響了喇叭,那個似乎在打瞌睡的人終於驚醒了,倉促地掛上了一擋,而你卻在幾秒鍾裏把自己置於緊張而不愉快的情緒之中。
美國研究應激反應的專家理查德·卡爾森說:“我們的惱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這位加利福尼亞人常在討論會上教人們如何不生氣。卡爾森把防止激動的方法歸結為這樣的話:“請冷靜下來!要承認生活是不公正的。
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會按計劃進行。”應激反應這個詞從20世紀50年代起才被醫務人員用來說明身體和精神對極端刺激(噪音、時間壓力和衝突)的防衛反應。
現在研究人員知道,應激反應是在頭腦中產生的。在即使是非常輕微的惱怒情緒中,大腦也會發出命令分泌出更多的應激激素。這時呼吸道擴張,使大腦、心髒和肌肉係統吸入更多的氧氣,血管擴大,心髒加快跳動,血糖水平升高。
埃森醫學心理學研究所所長曼弗雷德·舍德洛夫斯基說:“短時間的應激反應是無害的。”他說:“使人受到壓力的是長時間的應激反應。”他的研究所的調查結果表明:61%的人感到在工作中不能勝任,有30%的人因為覺得不能處理好工作和家庭的關係而有壓力,2 0%的人抱怨同上級關係緊張,1 6%的人說在路途中精神緊張。
女人成長法則
一個心態陽光的女人,必定能控製住自己所有的情緒與行為,不會像野馬那樣為一點小事抓狂。不為小事抓狂,你就可以對許多事情得出正確的看法。
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這樣不僅會使你的生活更加有意思,而且別人也會更喜歡你。
每天至少對一個人說,你為什麼賞識他。不要試圖把一切都弄得滴水不漏,不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權利,這會花費許多不必要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