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盡管是一種美麗的晶體,但在生活中,由於它的硬度很低,無法進入飾品圈。陸內的鹽湖、潮坪的上部帶域,都是石膏大量產出的環境。石膏是一種極軟的礦物,作為摩氏硬度2級的標度礦物,石膏晶體甚至可以用指甲輕易劃動,這種低硬度的特性使它贏得了雕塑家們的青睞。
石膏對於健康的貢獻來自於它們在骨折固定中的應用。所謂骨折固定,是指將骨折處維持在複位後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對位的情況下達到牢固愈合。該處理過程是骨折愈合的關鍵。而石膏固定便是骨折固定中很常見的一種方式。人們首先將石膏脫水,製為熟石膏,並將其細粉末散布在特製的紗布繃帶上,做成石膏繃帶。這種塗滿熟石膏的繃帶經過浸水之後會迅速重結晶為含水的石膏,在5~10分鍾內變硬、成形。可想而知,當這種熟石膏繃帶實際應用於患者肢體時,便會迅速地固化為患肢堅實的支撐了。石膏極低的硬度,以及這種極易脫水化/水化的特性,使得它可以根據肢體的形狀任意塑形,並在塑形之後迅速提供可靠的、能夠維持較長時間的固定力。
說起石膏,也就不能不提一下同屬硫酸鹽大類的重晶石了。作為一種低溫熱液蝕變礦物(地殼中離子濃度較高的流體,與構成其通道的基岩發生反應而生成的產物),它的身影顯然不如石膏一樣遍布地表,然而,在醫療上,重晶之石硫酸鋇,卻有著不輸於石膏的普遍應用——它可以作為X射線檢查中的一種造影劑,用於消化道的影像檢查。沒錯,當我們把重晶石和硫酸鋇再換一個更熟悉的名稱表達出來時,可能你就會不禁莞爾了,因為它就是人們俗稱的“鋇餐”。
鋇餐的核心機理在於它可以在X射線下使消化道的輪廓平滑連續地顯影。而硫酸鋇不溶於水和脂質,在消化道內不會被吸收,因此對人基本無毒性,這使它最終得以廣泛地應用於醫療。醫學告訴我們,發生病變的消化管內壁會發生外形上的改變。於是,當患者服用一定量的醫用硫酸鋇混濁液時,消化道輪廓改變與否、怎樣改變,便可以由“鋇餐”顯影,從而直接為醫生初步判斷疾病提供直觀的信息。
在鹽湖中,還有與石膏相伴生的光鹵石與鉀鹽。對鹽湖中“淚滴構造”有印象嗎?從外向內,碳酸鹽、硫酸鹽,直到蒸發最甚之時沉積的鹵化鹽。沒錯,作為鹽湖終了期的產物,鹵鹽開始大規模析出。石鹽、鉀鹽、光鹵石,都是這個時期最典型的代表。鉀鹽和光鹵石對人類重要的意義之一,便在於它們是提煉氯化鉀的直接原料。
氯化鉀雖然是一種簡單的鹵鹽,但它可以作為臨床上常用的電解質平衡調節藥,廣泛應用於各個科室的醫療工作中。鉀離子是人體內非常重要的一種物質,它可以維持細胞的正常代謝、維持神經肌肉組織的興奮性,以及維持心肌的正常功能等。當血液中的鉀過低時(小於3.5mmol/L),可產生惡心、嘔吐、心律失常、肌無力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因此,氯化鉀可以用於治療和預防各種原因(長期進食不足、嘔吐、應用利尿劑、大量輸注葡萄糖和胰島素)引起的低鉀血症。更不用提氯化鉀還可以用於治療洋地黃中毒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等等了。氯化鉀對人體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因而有了“生命之鹽”的美譽。
(摘自《創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