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石板上的土清除幹淨,我才發現下麵並不是一口石棺材,而是個直徑為一米左右圓形的石板,在往下挖發現竟然是一口大石缸。
石缸是青灰色,表麵還刻著很多不規則的花紋。
墓裏埋的不是棺材,竟然是口缸,這種下葬方式聞所未聞。大眼解說這是缸棺,也叫翁棺,是一種古老的下葬方式,甕棺葬一般適用於夭折的小孩,用於成人的甕棺葬,均為二次葬。
我問:“什麼是二次葬?”
大眼說:“就是第二次下葬,像趙有德一家三口從三岔灣公墓遷墳到老家下葬就屬於二次葬。”
大眼用鐵鍬將四五公分厚的甕棺蓋撬開一道縫,一股寒氣立刻從縫中噴了出來。我和他合力將甕棺蓋子掀開,甕棺口大底小,約半米來深,裏麵卻空無一物。
大眼皺著眉頭盯著甕棺看了半天,然後說:“把甕棺挖出來看看。”
墓裏埋的是甕棺,甕棺裏又是空的,其中玄機我無法理解,可滿腦子疑惑,我卻又無從下口。隻好大眼怎麼說,我就怎麼幹。
當又往下挖到甕棺一半的深度時,我們試圖將甕棺拽出來,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翁棺卻紋絲不動,就像長在地下一樣。
大眼嘬著後糟牙說:“娘的!挖!繼續挖,挖到底!”
此時,我愈發覺得蹊蹺,將所有的疑惑化為動力,揮舞著鐵鍬繼續往下挖。
哢!
鍬踩下去,受到了巨大的阻力,又挖到了東西!鐵鍬一頓翻飛後,下麵的玄機終於露了出來。在甕棺下麵竟然是混泥土,而且甕棺是澆築在混凝土裏麵的。
我吸了口氣,怪不得怎麼用力甕棺拉拽都不動,原來被澆築在了混凝土裏麵。我們又在甕棺四周擴大挖掘範圍,可挖了四個多平方,下麵依然是澆築的混凝土。
我和大眼平時都很少幹力氣活,頭上又頂著烈日,一頓忙活下來,不但氣喘如牛,渾身的汗水和剛從水裏出來差不了多少。
我坐在土坑裏,說:“大眼,估計是挖不出什麼了,想想別的辦法吧。”
大眼點頭點頭,走到甕棺跟前,將鐵鍬倒拿著在甕棺裏敲了敲。
當,當……
聲音很清脆,還有回音。大眼又敲下甕棺底部:咚!
我徒地一怔,從地上站起來,說:“下麵是空的?”
大眼沒有理我,繼續敲了幾下:咚,咚,咚……
聲音空洞而沉悶,甕棺下麵果然是空的!
大眼將鐵鍬高舉,然後用力的戳了下去!先是“咚”的一聲,緊接著是瓦礫落地的“嘩啦”
我忙往甕棺裏看,翁棺底被杵破了,下麵黑漆漆的,也看不清有多深,但從裏麵湧出的陰寒之氣卻更加強烈。
大眼三下五除將整個甕棺砸了個稀爛,最後在混泥土表麵隻留下了個圓形的洞口。混凝土足有四十公分厚,洞裏不斷有刺骨的陰寒湧出。
因為沒想到墓下麵還有空間,我們並沒有帶手電筒等照明工具,大眼隻好用手機照明,撅著屁股往裏看。半晌之後他才把頭從裏麵縮出來。
我忙問裏麵的情況,大眼說裏麵的空間不太大,四四方方的像個密室,因為手機照明有限,具體情況也看不大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