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完自身經曆趙明利開始變得沉默寡言,並執意要在太陽下山之前離開拘彌回巴布魯綠洲,雖然我們極力挽留,可他去意已決我們也隻好作罷。
站在蘇家門口看著趙明利漸行漸遠,吳正平首先歎了口氣,然後說:“他一走就隻能靠我們自己了。”
我說:“說這些都沒用,我們還是想想接下來該做什麼吧。”
張靈說:“我建議先去看下水源,參水猿既然有魚尾一樣的腳和鴨蹼一樣的手,應該生活在水源充沛的地方。”
根據趙明利所說的大概方向,我們果然在兩座山的交彙處找到了個井口般大小的水窪,水是從石頭上滴落下來的,整個水窪隻有一米多深,因為水非常清澈,水底的石頭都清晰可見,用手捧著喝了一口,口感清爽,如飲甘露。
可水窪的水太少,根本不可能成為參水猿的棲息地,於是我們又在四周轉了一圈,但結果卻一無所獲。正如趙明利所說,在拘彌隻有這一處水源。
此時太陽已經下山,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我仰看小山包上的拘彌村,說:“也許參水猿真像趙明利和鄧大叔說的一樣住在地下,地下有地下水世界,整個小山包就是參水猿的巢穴。”
張靈問:“你是說整個小山是個盛水的容器?”
我立刻點頭說:“對。山裏麵是空的,裏麵裝滿了水,參水猿就生活在裏麵,所以它們叫時住在山上的人能聽到地下的傳來的聲音。”
吳正平搖頭說:“山不可能是空的,更不會有地下水。地下水屬於地下風水,如果地下有水源從地表是可以看得出的。我們常說的地氣就是地下水的發源處,我在蘇家俯瞰整個小山,觀山查樹,根本看不到隱隱上升的地氣。”
張靈點頭說:“吳道長說的不錯,地下水的來源是主要是雨水滲透,還有溪、江、河、湖、海等水的滲透。”她抬頭看向另一側巍峨的高山,說:“這片區域野草豐盛說明地下水都是山上積雪融化滲入地下的,可山上的草木卻遠不及山下的茂盛,足以說明山上融化的積雪沒滲到小山來。而且山是由沙石堆成的,如果山肚子裏真的有水,即使再夯實水也會滲出來。”
如果吳正平說小山包裏沒水是從風水堪輿的角度分析得出的,那張靈則是從科學角度進行判斷的。
雖然,無論從風水還是科學角度都說明小山內部沒水,可我還是不死心,說:“既然參水猿不可能生活在拘彌地下,那為什麼人們可以聽到哞哞地叫聲?”
張靈說:“聲音傳播的媒介除了空氣,還可以通過地表傳播,聲音在地表的傳播會根據地質不同,導致速度的快慢也不同,因傳播速度的不同,聲波就會發生反射與折射現象。例如,詩句‘夜半鍾聲到客船’說的就是,夜晚時由於高空附近溫度較高,聲速較快,使得聲波在行進時,會向下方偏折,因此位於寒山寺裏的鍾聲,才會傳到江麵上的客船。”
她的話讓我想了半天,才說:“你是說參水猿哞哞地叫聲,不是來自地下,而是叫聲在傳遞過程中發生了反射和折射才導致聽起來像來自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