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道向西是劍南道,被劍南道、江南道、河東道、河南道以及淮南道包圍,今江漢流域,西起嘉陵江,東達桐柏山東側,北至秦嶺,南到大婁山、巫山和洞庭湖畔。
要說李湖這一生最光榮的時候肯定莫過於年輕時,唐玄宗712年繼位,成為唐朝天子,當時的李湖才五六歲,也因為當時年紀小,因此就早早封王,同時也因為其母親是異族少女獻給當今聖上,因此不具備皇位選舉的資格,因此唐玄宗也沒有過多的防範他,同時也因為他母親身份的特殊,反而唐玄宗多次利用他展現唐玄宗的仁愛之心。
李湖從小也感激自己的親生母親不是漢族的達官顯貴,而不是豪門貴族的女子,因此他童年過的是十分精彩,對於其他的皇子來說,李湖的童年是比較好的。
也許是從小自己血液裏麵就帶有母親的基因,從小的李湖生的就是威猛高大,力氣也是大的驚人,到二十歲時已是能力出眾,加上李湖從小聰明,生在帝皇家,不聰明就得死,因此李湖也是得到唐玄宗的欣賞,年紀輕輕的他就已經被唐玄宗封為征遠大將軍,統領十萬人馬。
在公元728年,也就是開元十四年,當時正好吐蕃侵犯大唐江山,率領三十萬吐蕃將士從劍南道直逼大唐長安,當時的李湖臨危受命,率領二十萬大軍抵擋吐蕃進攻。
二十萬唐軍抵擋三十萬吐蕃軍隊,因此其難度也是顯而易見的,更何況當時的李湖還是一個毛頭小子,從來就沒有上過戰場,而且作為二十萬大軍的主帥,也是一時間難以掌握軍隊的所有情況。
但是當時情況危急,不過也不像電視上所演的,什麼唐軍軍心一震,直接以一當十,殺得吐蕃是片甲不留。
畢竟做為皇家子弟,當時李湖手下一共有三名著名的門客,也是當時對軍事方麵很了解的天才,李湖因此聽的三名門客的建議和點子,分別派遣了眾多士兵去了解了對麵吐蕃士兵所占據的地形,以及吐蕃人的習俗。
同時也安慰軍心,振奮士氣,同時吐蕃士兵因為從吐蕃下來直逼長安,因此他們原來的地方也是大唐所在的地方,因此李湖派人提前分析了吐蕃士兵的陣營,並且兵家有一句話,叫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吐蕃因為地處高原,因此糧草還未運到,因此學了三國時曹操打袁紹的一計,斷敵人糧草。
在吐蕃士兵糧草被斷之後,吐蕃的將領想著一鼓作氣,拿下長安,而這個時候的李湖則是敵動我不動,敵強我示弱,高舉免戰牌,一掛就是半個月。
當然敵人的第二次糧草也是運過來了,而這次李湖同樣故技重施,敵人也是派了大量的士兵去守這個糧草,這時李湖則是趁夜色偷襲地方陣營,燒毀吐蕃軍隊大量存貯的糧草和帳營,因此是導致吐蕃軍隊一時之間也不敢開站。
就這樣,活生生的拖了半年之久,吐蕃的士兵終於是拖不下去,眼看長安在即,不過卻始終進不去,不得不退回吐蕃,而這時的李湖則是采取了騷擾加偷襲,等吐蕃正是回到他們的家鄉的時候,已經隻有二十五萬的軍隊了,士氣也是低迷,反觀唐軍基本沒有多少損失。
同樣的經曆了此次戰爭,李湖可謂是一戰名天下,雖然不是殺得敵人落花流水,但是卻是打敗敵人铩羽而歸,畢竟戰爭看的是誰勝利,而不是誰氣勢更猛,從此次戰爭之後,吐蕃元氣大傷,接近二十年來,沒有一絲一毫敢動我大唐江山的念頭。
其實當年三位門客之中,其中有位對軍事最理解的門客,曾經對李湖說過吐蕃士兵在禁南和長安之間,而禁南過去有一處天險,那裏如果派遣五萬大軍搶占,然後配合剩下的十五萬唐軍,則是可以趁著吐蕃進入臨突縣時,來一個關門打狗,讓著三十萬吐蕃大軍全部命喪於此。
第二天,這位門客的屍體就出現在湖裏麵。
李湖腦袋回憶起這些往事,然後又想起自己十七歲時,當時已經拜師學藝有所成就,當時年少無知,以為李隆基做了皇帝,而自己又根本沒有搶奪皇位的心思,加上自己的母親是異族獻給先皇的美女,自己身份卑微,但是自己的身上其中一半的血液留得是李家的血,當今天下最高貴的血液,不管如何,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而正是自己的出風頭,讓自己終身下身殘疾,連個一子半女都沒有,雖然那件事情過於巧合,但是這天底下,除了他還有誰能擔心自己會有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