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構劃成功的宏偉藍圖(3 / 3)

有位自認為是發明家的人為他的最新發明製作了漂亮的模型,這個模型有無數的飛輪、齒輪、滑輪和電燈,一按電鈕就動起來,而且燈會亮。

有人問:“這個機器是幹什麼的?”

發明家回答說:“它不幹什麼,但是,這機器的運轉不是挺優美的嗎?”

這聽起來難道不滑稽可笑嗎?

有了目的,我們就不會像那個發明家一樣了。

第七,目標使你未雨綢繆

對於那些成功的人士來說,他們往往是提前決斷,而不是事後補救。

他們提前計劃,而不是等待別人的指示。

他們不容許別人操縱他們的工作進程。

不事前謀劃的人是不會有進展的。

或許你早就聽說過諾亞方舟的故事,諾亞並沒有等到下雨了才開始造他的方舟吧。

目標有助於你事前謀劃,目標迫使你把要完成的任務分解成有限的可行的步驟。

要想製作一幅通向成功的交通圖,你就必須先有目標才行。

著名政治家富蘭克林曾說過:“我總認為,即便一個能力很一般的人,如果有個好計劃,他是會有大作為的。”

第八,目標使你把工作重點從工作本身轉到工作成果上

那些失敗的人總是混淆了工作本身與工作成就。他們以為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艱辛的工作,就一定會帶來成功。

然而任何活動本身並不能保證成功,且不一定是有用的。要一項活動有意義,就一定要使它朝向一個明確的目標。

也就是說,成功的尺度不是你做了多少工作,而是你獲得了多少成果。

法國博物學家讓·亨利·法布爾所做的一項研究結果最能說明這一問題了。

法布爾研究的是巡遊毛蟲。

巡遊毛蟲在樹上排成長長的隊伍前進,由一條蟲帶頭,其餘跟著。

法布爾把一組毛蟲放在一個大花盆的邊上,讓它們首尾相接,排成一個圓形。這些毛蟲開始前進了,正如一個長長的遊行隊伍,沒有頭,也沒有尾。法布爾在毛蟲隊伍旁邊擺了一些食物,然而這些毛蟲要想吃到食物就必須解散隊伍,不再一條接一條前進。法布爾預測,毛蟲很快會厭倦這種毫無用處的爬行,而轉向食物。

但是毛蟲沒有這樣做。由於純粹的本能,毛蟲沿著花盆邊一直以同樣的速度走了7天7夜。

很清楚,它們一直會走到餓死為止的。

毛蟲遵守著它們的本能、習慣、傳統、先例、過去的經驗、慣例,或者隨便你叫它什麼好了。

它們幹活很賣力,但沒取得任何成果。

許多失敗的人就跟這些巡遊毛蟲一樣,他們自認為忙碌就是成就,幹活本身就是成功。可實際上,他們卻毫無成果。

目標恰好能幫你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一旦你製定了目標,又定期檢查工作進展,你自然就把重點從工作本身轉移到工作成果上了。僅僅用工作來填滿每一天,這對你來說根本不意味著成功。

取得足夠的成果來實現你的目的,這才是評估你的成績大小的正確方法。

隨著一個又一個目標的實現,你就會漸漸明白實現目標需要花多大的力氣。不但這樣,你常常還能悟出怎樣用較少時間來扶得較多的價值,這會反過來引導你製定更宏偉的目標,實現更偉大的理想。隨著你工作效率的不斷提高,你對自己。對別人也就會有更加準確的看法了。

你說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