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清醒的時候有人殺害荀昌,他必然會奮起反抗,而且荀昌作為武將,其抵抗能力遠超常人,動靜也會比一般人更大,那房內的打鬥痕跡也會特別明顯,但事實上卻恰恰相反,如此看來,荀昌要麼是自願被殺,要麼,就是殺荀昌的那個人,是他毫不防備的人。
有誰會自願被殺呢?這一點,沈良覺得幾乎可以排除,那麼也就隻剩下一點,就是凶手,很有可能是和荀昌認識,並且荀昌對此人沒有一絲戒備之心。
但是荀昌平時幾乎沒什麼朋友,寥寥可數的幾個京畿營的守將,也都有不在場的證明,再者說了,荀昌對待下屬雖然嚴厲苛刻,但那卻是行軍之道,將士們對荀昌也都是禮敬有加,從未發生過什麼矛盾,可以說,那些守將既無殺人時間,也無殺人動機。
調查好似走進了死胡同,沒人知道荀昌在死之前去了哪裏,見過誰,更沒人知道,當晚有誰走進過荀昌的房間,這讓沈良覺得有些苦惱。
而吳齊的案子,與荀昌之案相比,也是極為相似。
雖然吳齊在朝中的人緣不錯,但是在他死之前,並沒有人發現任何異常,且在吳齊死亡當晚,他沒有與任何人接觸過,而是獨自一人在房內整理案卷,其家丁也沒有聽到任何聲音,更無人登門拜訪。
吳齊死前,有過掙紮,但時間卻是很短,吳齊的死亡現場保護的很好,除了屍體被移至刑部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沒有動過,沈良勘察之時,發現書桌上的墨硯被打翻,而且墨硯被推至書桌的邊緣,看起來,應該是吳齊所為,因為在其衣袖之上,發現了大灘墨漬。
按照沈良想來,應該是凶手在想要勒死吳齊之時,吳齊由於窒息而無法呼救,故而想要將墨硯打翻在地,墨硯一旦摔在地上,勢必會發出聲音,從而讓家丁們聽到異響,但可惜的是,他沒有來得及將墨硯打到地上,就被凶手活活勒死。
屍檢記錄中寫也證實了這一點,吳齊死於窒息,且喉骨盡碎,可見凶手用力很大,在很短的時間內,硬生生的直接將吳齊的喉骨勒碎了。
現場留下的唯一線索,便是勒死吳齊的那根繩子,那繩子所有材料乃是西域特有的天蠶絲混合布料所製成的繩子,天蠶絲堅韌,不容易斷,可以當作兵器,而作為繩索,更是上等材料,但天蠶絲產自西域,也屬於名貴之物,故而隱逸皇朝很少見到,一般有天蠶絲的,不是大富大貴,便是有地位有勢力,這也就讓沈良有了調查的方向。
不過案子進展卻是不盡人意,因為幾乎沒有太多的線索可供調查。
但是當今聖上卻是催促的緊,就在之前不久,皇宮來人,傳沈良進宮。
走在街上,沈良有些苦惱的抓了抓頭發:“唉,頭疼的案子,不知道等下皇上又要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