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經營企業需要悟性和勤奮(1 / 3)

第一卷 經營企業需要悟性和勤奮

第一章 沒有悟性的人打工就行了

對於創業者,我希望給他們最直接的建議。因為我覺得這些創業者也都挺可愛的,我從對他們負責的角度,就不要轉彎抹角,他們愛不愛聽是他們的事。從我的角度,就是說出最真實的想法。如果是有價值的話,就不用太注重他們的感受,隻要對他們負責就行,所以我可能是本著這個指導思想吧。

未來的創業者,最重要的素質,我覺得需要兩個:第一是個人的悟性,沒有悟性的話你應該去打工,不一定去做一個創業者,悟性可能是天生的成分很大,就是一個有悟性的人才能作為一個創業者的領導者;第二個,他很勤奮,能吃苦。就是這兩個,少一個我覺得都不行。這兩個加起來我覺得他就成功了一大半。

——摘自《史玉柱:2009年給創業者的忠告》

背景分析

對於創業本身需要什麼特質和準備,史玉柱有自己的觀點。特別在經曆兩次動靜頗大的創業後,他個人的體會更加深刻,偶然發表的看法也帶有更多的個人特色。

從2006年春天開始,中央電視台《贏在中國》風靡大江南北,非常受觀眾喜愛。這個選秀節目借助央視這樣的超級平台,通過權威專家和企業家挑剔的眼光層層選拔創業競選者,史玉柱正是節目的主要評委之一。

經過幾年的蟄伏之後,史玉柱依靠腦白金和《征途》重新崛起,人生呈現一個精彩的“N”形轉折,他被譽為當代中國企業界的傳奇人物。正是因為有非同凡響的經曆,他在《贏在中國》中的點評極為精彩,值得創業者們細品,以下摘錄的是其中的部分語錄:

1.作為一個公司,尤其跨地區建立的分支機構,跨地區建連鎖店,應該有一個鐵的紀律。沒有一個鐵的紀律,就不能全國一盤棋,規模稍微大一點,很難有戰鬥力。

2.團隊核心成員提出辭職時,不要挽留,既然提出了,他遲早是要走的。

3.要早一點把團隊建設好,利益安排好,不過利益安排好不一定是安排股權。

4.如果沒有價格上的優勢與技術上的絕對優勢,千萬不要進入紅海市場,否則你必輸無疑!

5.做連鎖經營業務,一定要做一套傻瓜版的營銷手冊與管理手冊,隻有這樣才能實現遠距離的管理。

6.做全國性市場,一定要先做一個試銷市場,要一點點來,快不得;做成了,真到做全國市場時,要快半步,慢不得!

7.應該認準一個行業,認為這個行業是自己至少5年、10年20年,甚至一生必須專注的一個,隻要認準了它,其他都要甩掉。一個企業越簡單越好,一兩句能描述下來的企業是最好的企業。

這些簡單卻又充滿哲理的評論,凝聚了史玉柱創業以來的血汗和淚水,包含了他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充滿了對昔日創業的追憶和對來者的善意建議。

在所有創業者的品質中,史玉柱最看重兩點。一個是創業的悟性,另一個是創業中的勤奮。在給後來者的建議中,實際上他已經把這兩點看成了所有創業者的必備要素。特別是關心團隊的建設,其實很明顯,史玉柱的個人經驗中,他的個人領導力的確是團隊可靠性的堅強保證。

至於那種連鎖經營簡化管理的方式,則已經算是這種領導悟性的升級版了。至於“快不得,慢不得”這種把握形勢的能力,更像是一個高手的口訣,非悟性高的人無法體會其中的奧秘。

勤奮這一點可能在史玉柱心中的位置更重些。老虎型的史玉柱是現實主義者,必然會把勤奮這樣的品質放到極其重要的位置。從最初創業到最後退休,史玉柱經曆了整整23年。這其中失敗的時間,奮鬥的時間,差不多已經超過一半。可以說,在人生的道路上,史玉柱差不多是一路靠著奮進向上的精神拚過來的。

史玉柱曾說,在50歲前,他一直在預測自己的事業有多少種死法,目的是從中找到多少種活法。隻有以勤奮拚搏為人生信條的人才能如此坦然無畏。

這是發自肺腑的真切關懷和發自內心的深切期盼,希望中國能多些企業家,希望後來者能少走彎路。他想真正成為路基,為他人鋪平前進的道路,讓自己成為蠟燭為他人照亮璀璨的人生。

拓展分析

在整個“贏在中國”活動過程中,史玉柱流露出他最真實的一麵,讓觀眾記憶深刻,讓世人對他和他的企業有一個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

盡管後來這個選秀節目停辦,但其社會影響早已超越了節目策劃者的預期和初衷。史玉柱所強調的創業者的悟性和勤奮,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大多數中國企業家身上得到證明。盡管有的當事人並不買賬,但事實證明,史玉柱的觀點的確是真知灼見。

事實上,這一個觀點在如今的時代,不僅僅適用於領導者、創業者,更適用於普通人。

喬恩·R·卡岑巴赫和賈森·A·聖瑪麗亞的《激活一線員工》一書中指出:

大多數企業將一線員工分為兩類:追隨者和潛在的領導者。追隨者將會被淘汰或很少給予注意,他們不會獲得任何幫助發展其潛能的培訓。潛在領導者的範圍通常比較小,因為大多數公司利用標準的業務關係模式識別可能會提升的個人。該模式包括一個簡單的可以預測的性格特征表格——具有戰略型思維、勤奮、製定並滿足要求很高的目標——盡管大多數高層主管根據經驗知道有效的領導模式其實還有很多,而且各不相同。

使每個一線員工都具備領導素質的培訓政策能有力地影響士氣。組織相信每個人都可以,而且必須成為一位領導者,這構成了很強的集體自豪感,並在成員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認為:“勤奮是所有員工都需要保持的精神。如果員工不勤奮,公司搞不好。”1987年,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從踩著三輪車代銷棒冰、汽水開始創業,經25年風風雨雨讓娃哈哈集團長盛不衰。25年來,宗慶後晚上常常工作到深夜一兩點,困了、累了就睡在辦公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63歲的宗慶後仍是白天忙著會議,晚上忙著閱讀批示,指揮處理娃哈哈的具體事務。

宗慶後在管理上堅持親力親為,對娃哈哈的每一個產品環節都會花時間研究過問。在管理大方向上,宗慶後卻獨觀大略,他每次出差都會在候機廳買書、看書。“我比較喜歡學習,悟性也還可以,看書雜而快,知道大概意思就夠了。”他記不住幾個管理大師的名字,隻知道搞競爭戰略的邁克爾·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