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中學曆史教學內容的選擇
政史地教學與研究
作者:王彩霞
摘 要: 現代學校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讓學生有效習得知識而得到發展。因此,在曆史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選擇曆史教學內容的依據有中學曆史課程標準、曆史課堂教學目標、學生特點;在選擇曆史教學內容時應遵循科學性原則、係統性原則、基礎性原則、一致性原則、豐富性原則。
關鍵詞: 中學曆史 教學內容 選擇依據
現代學校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讓學生有效獲取知識而得到發展。因此,曆史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
一、中學曆史教學內容選擇的依據
1.中學曆史課程標準
中學曆史課程標準是根據國家基礎教育的目標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計劃製訂的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頒發。它是教學領域的法規,代表國家對學科教學的統一要求,具有法律性質。曆史教學內容是曆史課程標準的具體化,曆史課程標準是曆史教學內容的依據。中學曆史課程標準是曆史教學內容選擇的根本依據。首先,它確定了中學曆史學科的目的、任務。目的決定內容,內容為目的服務,選擇中學曆史教學內容時應圍繞以上教學目的。其次,它構建了曆史教材的內容框架。課程標準不僅確定了曆史學科的目的,還確定了其內容要點。曆史教學內容實際上是大綱中教學要點的細化,在選擇曆史教學內容時必須圍繞上述這些指定的要點去選擇內容而不能遊離於這個框架之外[1]。
2.曆史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是教育目的和課程目標的具體化,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教學目標比課程目標更具體,是課程目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的體現。教學目標決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是教學內容最直接的依據,教學內容要服務於教學目標[2]。
3.學生特點
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的對象。因此,學生學習曆史的心理基本特征是曆史教學內容選擇的依據之一。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生與高中生在心理發展上有很大差異。從學習積極性方麵看,初中生的學習需要除了認知的需要外,主要是附屬的需要,高中生除了認知需要外,主要是自我提高的需要;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偏重於直接興趣、廣闊興趣,主要處於有趣和樂趣水平,而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偏重於間接興趣、中心興趣,主要處於樂趣和誌趣水平;初中生的學習動機主要表現為近景性動機、外部動機,而高中生的學習動機主要表現為遠景性動機、內部動機;高中生的學習態度更趨於自主、自覺。從認知結構方麵看,相比初中生而言,高中生的注意力比較集中、持久,觀察比較全麵、深刻、精確,思維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想象更具有創造性,記憶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加牢固。從學習基礎方麵看,高中生較之初中生,生活體驗更豐富,曆史知識存量更大,初始學習能力更強[3]。因此,在選擇中學曆史教學內容時,既要以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依據,又要以他們的認知結構特征為依據,還要考慮他們的學習基礎。
比如同樣講“秦朝的統一”這一課,給初中生講述的內容主要有戰國七雄的名稱、秦朝統一的時間、秦朝為鞏固統一所采取的具體措施等;對於高中生,不僅要講述這些簡單的知識點,還要講解秦朝統一的原因、意義等更深刻的知識。
二、中學曆史教學內容選擇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是指曆史教學內容準確,無科學性錯誤,這是由曆史教學的科學性原則決定的。科學性是中學曆史教學內容選擇的首要條件,教師必須提供給學生科學而不是錯誤的曆史知識。它表現在三個方麵:一是文字、符號、單位和公式等符合國家標準。二是曆史時間、曆史地點、曆史人物、曆史事件、曆史現象等要符合曆史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不是錯誤的、歪曲的,更不是虛構的,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曆史知識。三是曆史規律、曆史人物的評價、曆史事件的評價等曆史觀點必須是得到史學界公認的、比較普遍一致的,而不能是個人隨心所欲的觀點。正如李景旺書中所言:“我們所傳授給學生的曆史知識並非是過去發生的一切曆史現象,而是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下經過選擇、分析並作出正確解釋和說明的那一部分曆史現象和曆史事實,所以,還必須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分析曆史現象,總結曆史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