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感悟愛的真諦,譜寫生命的樂章1(2 / 3)

悲劇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羅伯特一腳踩空,高大的身軀打了個趔趄,隨即向萬丈深淵滑去,周圍是陡峭的山石,沒有可以抓的地方。短短的一瞬,瑪麗明白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她下意識地一口咬住了丈夫的上衣,當時她正蹲在地上拍攝遠處的風景。同時,她也被慣性帶向岩邊,倉促之間,她抱住了一棵樹。

羅伯特懸在空中,瑪麗牙關緊咬。你能相信嗎?兩排潔白的牙齒承受起了一個高大魁梧軀體的全部重量。

他們像一幅畫,定格在藍天白雲高山峭石之間。瑪麗的長發像一麵旗幟,在風中飄揚。瑪麗不能張口呼救。一小時後,過往的遊客救了他們。

而這時的瑪麗,美麗的牙齒和嘴唇早被血染得鮮紅鮮紅。

有人問瑪麗為何能挺那麼長時間,瑪麗回答:“當時,我頭腦裏隻有一個念頭:我一鬆口,羅伯特肯定會死。”

故事感悟:

這就是愛,相信上帝也一定被愛的偉大力量感動。唯有真愛才讓聞者震撼,真愛無敵!

親情是最偉大的

我們第一次感受和最早得到的愛,來自母親的內心。

——洛曾 

從前,有個年輕人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相當貧困。

後來年輕人由於苦惱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親見兒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農活,苦勸過幾次,但年輕人對母親的話不理不睬,甚至把母親當作他成仙的障礙,有時還對母親惡語相向。

有一天,這個年輕人聽別人說起遠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裏非常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討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親阻攔,便瞞著母親偷偷從家裏出走了。

他一路上跋山涉水,曆盡艱辛,終於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熱情地接待了他。聽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當他向高僧問佛法時,高僧開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給你指條道。吃過飯後,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有赤腳為你開門的人,這人就是你所謂的佛。你隻要悉心侍奉,拜他為師,成佛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年輕人聽了非常高興,謝過高僧,就欣然下山了。

第一天,投宿在一戶農家,男主人為他開門時,他仔細看了看,男主人沒有赤腳。

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沒有人赤腳為他開門,他不免有些灰心。

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來,投宿無數,卻一直沒有遇到高僧所說的赤腳開門人。他開始對高僧的話產生了懷疑,快到自己家時,他徹底失望了。日落時,他沒有再投宿,而是連夜趕回家。到家時已是午夜時分,疲憊至極的他費力地叩動了門環。屋內傳來母親蒼老的聲音:“誰呀?”

“是我,媽媽。”他沮喪地答道。

門很快被打開了,一臉憔悴的母親大聲叫著他的名字把他拉進屋裏。在燈光下,母親流著淚端詳他。

這時,他一低頭,驀地發現母親竟赤著腳站在冰涼的地上!

刹那間,靈光一閃,他想起高僧的話,他突然什麼都明白了。

年輕人淚流滿麵,“撲通”一聲跪倒在母親麵前。

故事感悟:

無論在你得意時,還是在你失意、憂傷,甚至絕望的時候,父母對你的愛都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無論你是卑微還是偉大,永遠別忘了你的父母。讓我們永遠記住一句偉大的話吧:“為什麼母親的溫暖會感人淚下呢?那是因為母親對兒女的操勞是無價的。”

愛讓你的心靈更美

失戀是一劑奇妙的蒙藥,越是失望,越是激情難抑,幻想聯翩。

——關鴻 

一家新開業的禮品店熱鬧了一陣後,慢慢地靜了下來。年輕的姑娘辛蒂剛把淩亂的櫃台整理好,一位20多歲的男青年進了店。他瘦瘦的臉頰,戴副近視鏡。他冷冰冰的目光在店中搜索,最後落在窗邊那隻櫃台裏。辛蒂順著男青年的目光看去,見他正盯著一隻綠色玻璃龜出神。

她走過去輕聲問道:“先生,你喜歡這隻龜嗎?我拿出來給你看。”

男青年似乎對看與不看並不在意,伸手把錢包掏出來,問道:“多少錢一隻?”

“20元。”

“啪!”青年不假思索地把鈔票拍在櫃台上。

麵對辛蒂遞過來的烏龜,青年人眯起眼睛慢慢地欣賞著,臉上的肌肉時不時地抽動一下,繼而一絲笑容勉強跳了出來。他自言自語道:“好,把它作為結婚禮物是再好不過了。”青年人的臉興奮得有點扭曲,兩眼灼灼閃光。

辛蒂在一旁細心地觀察著青年人,她對青年人自言自語的那句話感到極大的震驚。雖然她剛剛離開校門不久,但她知道那種東西若出現在婚禮上,無疑是投下一枚重磅炸彈。女孩表情平靜地問道:“先生,結婚的禮物應當好好包裝一下的。”說完彎腰到櫃台下找著什麼。“真不巧,包裝盒用完了。”女孩說道。

“那怎麼行,明天一早我就要急用的。”

女孩忙說:“不要緊,您先到別處轉一下,20分鍾以後再來,我包裝好了等你,保證讓你滿意。”

20分鍾以後,青年人如約取走了那盒包裝得極精美的禮物,像戰士奔赴戰場一樣,去參加他以前曾經深深愛過的一位姑娘的婚禮。

婚禮的第二天晚上,青年人終於等到了姑娘打來的電話,當他聽到那久違而又熟悉的聲音時,雙腿一軟,竟坐在了地板上。

這一天他度日如年,是在悔恨和自責的心態中熬過的,他像一個等待法官宣判的罪人一樣,等待著姑娘對他的怒斥。可他萬萬沒想到,電話中傳來的卻是姑娘甜甜的道謝聲:“我代表我的先生,感謝你參加我們的婚禮,尤其是你送來的那份禮物,更讓我們愛不釋手……”愛不釋手?他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知通話是怎麼結束的。

青年人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清早,他來到禮品店,進門一眼就看見那隻烏龜還安詳地躺在櫃台裏,此時他似乎一切都明白了。

對青年人的突然出現,辛蒂的確有些意外。望著他那紅腫的眼睛,辛蒂發現裏麵已不再是那絕望的冷酷。青年人嘴唇哆嗦了一下,似乎要說些什麼。突然他走到辛蒂麵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等他再抬頭時,已是淚流滿麵,他哽咽地說道:“謝謝你,謝謝你阻止我滑向那可怕的深淵。” 

辛蒂見青年人已經明白了一切,從櫃台裏取出一個盒子,打開後交給了他,輕聲說道:“這才是你送去的真正禮物。”原來那是一尊水晶玻璃心,兩顆相交在一起的、什麼力量都無法把他們分開的水晶玻璃心。此時,一縷晨光透過窗子照在水晶玻璃心上,折射出一串絢麗的七彩光來。

青年人驚歎道:“太美了,實在太美了。這麼貴重的禮物,我付的錢一定是不夠的。”

辛蒂忙打斷他:“論價值它們是有差別的,但它如果能了卻你們以前的恩恩怨怨,化幹戈為玉帛,那它也就物有所值了。至於兩件禮物之間所差的那點錢,也不必想它,將來你還會遇到更好的姑娘,那時候你再到我的店裏多買些禮物送給她,就算感謝我了。”

故事感悟:

愛是寬容的、大度的,愛是仁慈,是真誠,它給你的心靈洗個澡,讓你的心靈更美麗。即使你處在失戀中,心中也要保留一點愛,失戀後你一點小小的愛心更能表現出你的偉大。

追求善良

善良的東西、美好的東西,在一定的時候,在一定的環境,可以達到一種極致。

——孫犁 

蘇珊是個可愛的小女孩。可是,當她念一年級的時候,醫生卻發現她那小小的身體裏麵竟長了一個腫瘤,必須住院接受化學治療。出院後,她顯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往常那樣活潑了。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頭美麗的金發,現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雖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與死神一爭高低,她的聰明和好學也足以補上被落下的功課,然而,每天頂著一顆光禿禿的腦袋到學校去上課,對於她這樣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來說,無疑是非常殘酷的事情。

老師非常理解小蘇珊的痛苦,在蘇珊返校上課前,她熱情而鄭重地在班上宣布:“從下星期一開始,我們要學習認識各種各樣的帽子。所有的同學都要戴著自己最喜歡的帽子到學校來,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離開學校幾個月的蘇珊第一次回到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室門口卻遲遲沒有進去,她擔心,她猶豫,因為她戴了一頂帽子。

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個同學都戴著帽子,和他們的五花八門的帽子比起來,她的那頂帽子顯得那樣普普通通,幾乎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覺得自己和別人沒有什麼兩樣了,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妨礙她與夥伴們自如地見麵了。她輕鬆地笑了,笑得那樣甜,笑得那樣美。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現在,蘇珊常常忘了自己還戴著一頂帽子,而同學們呢?似乎也忘了。

故事感悟:

每個人都應該在心中播種善良的種子,如此,日後方能綻放出絢爛的花朵。“善良即是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人。”一個愛字,有時能把人從痛苦的深淵中拯救出來,並且帶給他們希望;一個微笑,有時能讓人相信他還有活著的理由;一個關懷的舉動,甚至可以救人一命。

人性本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善念,伸出你的雙手,用善良去幫助別人,因為善行永遠都有善報。

超越生命的樂章

愛情猶如洞庭湖裏的水波,你要不控製,它會淹沒你跟前的一切,你的誌向、事業、精力甚至生命。

——周立波 

1942年寒冬,納粹集中營內,一個孤獨的男孩正從鐵欄杆向外張望。恰好此時,一個女孩從集中營前經過,看得出,那女孩同樣也被男孩的出現所吸引。為了表達她內心的情感,她將一個紅蘋果扔進鐵欄,一個象征生命、希望和愛情的紅蘋果。

男孩彎腰拾起那個紅蘋果,一束光明照進了他那塵封已久的心田。第二天,男孩又到鐵欄邊,盡管為自己的做法感到可笑和不可思議,他還是倚欄而望,企盼她的到來。年輕的女孩同樣渴望能再見到那個令她心醉的身影,於是,她來了,手裏拿著紅蘋果。

接下來的那幾天,寒風凜冽,雪花紛飛。兩位年輕人仍然如期相約,通過紅蘋果在鐵欄的兩側傳遞融融暖意。

這動人的情景又持續了好幾天,鐵欄內外兩顆年輕的心天天渴望重逢——即使隻是一小會兒,即使隻有幾句話。

終於,鐵欄會麵潸然落幕。這一天,男孩眉頭緊鎖對心愛的姑娘說:“明天你就不用再來了,他們將把我轉移到另一個集中營去。”說完,他便轉身而去,連回頭再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

從此以後,女孩那恬靜的身影便常常出現在他的腦海中。她的明眸,她的關懷,她的紅蘋果,所有這些都在漫漫長夜給他送去慰藉,帶去溫暖。戰爭中,他的家人慘遭殺害,他所有的親人都不在了,唯有這女孩的音容笑貌留存心底,給予他生的希望。

1957年的某天,美國的兩位移民無意中坐到一起。

“大戰時您在何處?”女士問道。

“那時我被關在德國的一座集中營裏。”男士答道。

“哦!我曾向一位被關在德國集中營裏的男孩遞過蘋果。”女士回答道。

男士猛吃一驚,他問道:“那男孩是不是有一天曾對你說:明天你就不用再來了,他將被轉移到另一個集中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