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踏上好萊塢(1 / 2)

不如現在就耀眼奪目吧

你正是時候

現在就想得到一切

因為你在好萊塢

————麥當娜《好萊塢》

圓頂禮帽,燕尾服,烏木手杖,拜訪保羅先生(曾經的麥邊先生)的這位從著裝上看不是一個銀行家就是一個商人,並非保羅先生所說的農民。

也或者在保羅先生眼裏,這世界絕大多數人都是農民吧。

果然,遞上名片後,對方的身份是一位房產商。

因為喜歡那裏常年陽光的環境,這位叫哈維·威爾考克斯的房產商買下了洛杉磯郊區這片0.6平方公裏的土地,並建了自己的農莊。

威爾考克斯夫人在一次旅行中聽說聽到她旁邊的一個人說自己來自俄亥俄州的一個叫做好萊塢的地方。

她很喜歡這個名字,回到加州後,她將蘇格蘭運來的大批冬青樹栽在這裏,將她丈夫的農莊改稱為“好萊塢”(Hollywood)。

於是有了好萊塢這個名字。在英語中這個詞是冬青樹林的意思。

威爾考克斯計劃在這裏建造一座小城,1887年2月1日他在地區政府正式注冊此名。

在他夫人的幫助下他鋪設了今天的好萊塢大街做為城市的主街,在這條大街和其它大街的兩旁種了胡椒樹並開始出售產權。

他的夫人募資建了兩座教堂、一座學校和一座圖書館。為了使好萊塢名符其實,他們還進口了一些英國冬青,但這些植物在加州的氣候下沒有存活很久。

到1900年,好萊塢已經有一間郵局、一家報社、一座旅館和兩個市場,其居民數為500人。

“可是,做完了這些我已經沒有錢了。這些公共設施的維護需要花錢,居民大多是我農莊的雇工,也都需要工錢,最近美國經濟蕭條,房產生意也不好。

我托了朋友找到保羅先生,名義上是為農莊的胡椒找海外買家,實際上是希望保羅先生能收購我的這個小鎮,我知道的人裏隻有他有這個實力。”

威爾考克斯看起來很無奈,顯然他對自己用心經營的這個小鎮還是依依不舍,但毫無辦法“秦先生,您得幫幫我。”

威爾考克斯忽然改換的說法倒是讓秦浩想到了自己手裏權貴們的理財資金。

根據這些權貴們的理財要求,隻有少量錢投資特區發展的金元集團,剩下的大部分,這些人指明要求購買海外的不動產,不做風險投資。

而秦浩習慣了高風險高收益的金融操作,對這些增值緩慢的不動產生意也都知之甚少,一直對這些沒有太多關注,這倒有人自己上了門。

看秦浩若有所思的樣子,威爾考克斯趕緊說道:

“先生,好萊塢小鎮真的不錯,是整個加州乃至整個西部四季陽光最充沛的地方,還有人在這裏拍電影呢。如果保羅先生能收購,價錢我們還可以很便宜。”

威爾考克斯一臉焦急的樣子,看起來出售這個小鎮的心情很迫切。

於是,秦浩道“我記得美國購買阿拉斯加的價格是每平方公裏12.7美元,你這小鎮真的出售也賣不到多少錢啊。”

“至少保羅先生買下以後能養活的起這個小鎮”威爾考克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