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上海橡膠股災(1 / 2)

在他還沒做太多壞事之前

讓上帝把他帶進天堂

也許我們也能沾光

————王菲《出路》

秦浩在美國出了名,美國企業家協會,在美華人組織等紛紛發來宴會邀請。

正在忙的焦頭爛額之際,保羅先生打來電話說是上海橡膠股票大跌引發整個股市震蕩,4千萬白銀瞬間蒸發,聽到這個驚天消息,秦浩知道國內出了大事,在美國的主要工作也已經基本完成,就急忙趕往上海。

自從股票,公司這些資本新玩意進入中國後,朝廷從陌生拒絕到逐漸駕輕就熟,市場成了官家的定期提款機。

這次最終動搖了大清帝國經濟基礎的嚴重股災還是與時俱進的官府設局,對市場的秒殺。

上海的上一次股災是在1883年,趁股市下跌,朝廷推波助瀾,以官督民營的輪船招商局官府代表盛宣懷出麵徹查民營負責人徐潤,編造徐總經濟問題,引發股市深度下跌,趁機大肆收購招商局優質資產。

作為官方操盤手,盛宣懷技術一流,三招五式就把徐總搞成重傷,更慘的是胡雪岩。

胡總資金套在生絲上,自身阜康錢莊空虛,官府乘機以一筆到期公款為由頭要求提現,同時放出要清查不法錢莊的空氣,從而引發儲戶恐慌,擠兌潮一來,胡總賠得褲衩都沒了。

經過83股災,經濟上江南商民跌倒,百業蕭條。

而在政治上,地方實力派湘軍一係被摧垮,左宗棠日落西山,劉坤一被迫退隱數年。

朝中恭親王奕忻改革派甲申易樞遭遇清算,蘭兒妹妹保守派真正坐穩了同光天下,盛宣懷這樣技術官僚在經濟上也賺得盆滿缽滿。

做為戰略物資,橡膠本就是各國對市場的關注重點,是漲是跌全看主要大國的具體需要。

英國人控製全球資源,當然希望它漲,而美國人為低價收購橡膠莊園,控製橡膠生產,自然是希望它跌。

一番商業暗戰後,後起經濟大國美國終於占了上風,不斷的大資金砸盤讓英國也吃力不住。

且美國人放出風來,隨著巴西鐵路的全線通車,橡膠產品的一個重要用戶——福特汽車公司將不再從國際市場購買橡膠,改由自家後院,南美的巴西進口低價橡膠。

英國急忙提高國內存款利率,試圖吸引資金回流英國護盤倫敦股市,這樣一來,倫敦的城門還沒失火,上海的這條池魚先遭了殃。

朝廷對付這次的橡膠股災,原理,手法都和輪船招商局那次股災幾乎如出一轍,連操盤手都是同一個人,還是盛宣懷。

這次他背後是朝廷度支部(類似今天的財政部,作者注)尚書載澤。

目標還是國進民退,借由金融手段,政治上解決東南的兩江總督張人駿,上海道台蔡乃煌這些袁世凱係舊部,經濟上則圖謀控股西南鐵路。

遭遇股災,普通股民割肉走人或是持股觀望就行。錢莊不同,他們的錢都來自儲戶,和當年胡雪岩胡總一樣,此時是錢莊最虛弱的時候,萬一儲戶同時擠兌,沒銀子付現就完了。

盛宣懷還是老辦法,放出消息,朝廷打算把存放在幾大錢莊公款拿出來,去支付一期庚子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