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暉的到來是為了向特區軍政長官們彙報歐洲戰場最近的情報,
尤其是特區向德國提供了飛行機槍射擊協調器技術後,特區各方麵都非常關注這款最新技術的實際戰場應用。
在那個沒有實時圖像傳輸的時代,周暉手下的情報員比17K的寫手們還要敬業,
除了重要加密情報為保證信息安全內容簡短外,外圍情報人員每天以《南海特區報》戰場特派記者的名義,
通過跨洲電報向總部傳回十多萬字的戰場詳細情報,以幫助總部最好的掌握戰場細節和建立戰場畫麵感。
在這些繪聲繪色的描述中,秦浩等人很快就有了身臨其境的代入感。
八月底的一個清晨,兩名英國皇家飛行隊的飛行員正嘟囔著離開飛行員宿舍,走向自己的飛機。
在英國的傳統軍隊體係裏,立國之本——海軍當之無愧的是眾人豔羨的第一兵種,而陸軍主要將領基本都來自速度兵種——騎兵。
所以,盡管早在1912年全球首個成立了皇家飛行隊,但仍舊隸屬於陸軍,算是一個不入流的兵種。
飛機也因為自身的脆弱和不穩定發揮並沒有被高級將領們所重視。
兩人此時嘟囔的卻不是被歧視,而是軍方高層對飛行員們前倨後恭的態度和高強度的出勤。
英國雖然最早成立了飛行隊,但並不是源於陸軍作戰的強烈需要,而是遍布全球的英國殖民地那些龐大地域靠傳統的騎兵偵察已經有心無力。
天上有個觀察員,至少日不落的領土上有哪出了亂子能早早的發現和報告。
但實際上,戰爭僅僅開始一個星期後,飛機便迅速的走向了戰場。
一戰早期,軍隊主要在開闊的田野和城市移動作戰,指揮官無法觀察到前方山上或者叢林中的情況。
因為機槍的出現,傳統的騎兵側翼偵察打探敵情的方式無異於自殺行為。
飛機便成了偵察敵方情況的最好工具,飛行員一下子變成了戰地指揮官們眼中的香餑餑。
戰爭開始後,雙方挖壕固守,從瑞士到北海數千公裏戰線上綿延著無數條戰壕和碉堡,戰爭從一開始就是這種殘酷的防禦戰。
焦躁的戰地指揮官迫切的需要知道每一個戰壕的位置和每一個碉堡的坐標,空軍的出勤率被無限的提高,大大的超出了飛行員的生理適應能力。
“我恨不得幹掉這該死的太陽,這樣我們就可以在黑暗中好好的睡足了覺。”
飛行員邊走邊發著牢騷,實際上,他的這個機組昨天白天已經出勤6次,除了滯空時間外,整個白天都在飛機上,
僅僅飛行了一整天就不得不更換發動機,兩人更是在最後一班值勤任務降落到地麵後昏睡在飛機艙裏,被地勤人員拖回了宿舍。
同組的觀察員停下來和飛行員麵對麵的站著,看著對方一臉的疲態,輕輕的抽了他兩個耳光。
“還是打起點精神吧,聽說昨天已經出現了空中傷亡,其它小組有飛機昨天在偵察德軍陣地時被地麵炮火擊落。”
“我寧肯這次任務就被擊落,這樣也就省的再受這樣的疲勞煎熬了”飛行員還是發著牢騷,不過已經座進了駕駛艙後排的飛行員座位。
前排的觀察員也套上護目鏡,飛機開始啟動,發動機攪動風流吹來的航空機油油珠像一股霧氣砸的兩人一頭一臉。
這種疲勞和肮髒中,飛機拉起升空,奔向戰場。
飛機接近德軍防線陣地時,“叮”的一聲響,一顆小口徑武器的流彈射在飛機前部的發動機上,把距離最近的觀察員嚇的本能般的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