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美日聯合發難(1 / 2)

歐戰已經打了一年時間了,關於歐戰的階段總結性報告在秦浩桌頭堆成了小山。

照片上看,一年前後時間,軍人的神情也有了顯著的不同。

一戰開始之日,各國軍隊整裝出發,將軍們昂首挺胸的騎在馬上,夢想著在某個廣場中會有一座以他們名字命名的雕像。

還有張照片上,奧匈帝國的士兵正躺在鐵製的簡易行軍床上給自己的老婆寫著家信,臉上滿是幸福和渴望。

可短短一年的時間,受阻於馬恩河會戰的德國總參謀長小毛奇向德皇威廉二世坦承“德國已敗”後黯然離職。

德國在西線兵員裝備齊整的7個集團軍78個師被英法聯手狙擊,被迫從戰略攻勢轉為戰略相持。

而德國在東線的9個師麵對的是正在緩慢動員和集結起來的600萬俄國大軍。

基於雙方綜合國力的對比,所有人判斷的戰爭結果上,都不會再對德國勝利抱任何希望了。

可日耳曼民族不屈的性格決定了戰爭必需殘酷的進行下去,至少堅持著去賭一次協約國因為過高的戰爭開銷而不得不同德國簽訂平等停戰合約,讓德國有一次體麵的退出。

1915年的照片上,將軍們的驕傲早已不見,即使在占有優勢的協約國將軍臉上,都是一副疲憊和無奈的表情。

像蛆蟲一樣蹲在各式各樣戰壕裏的士兵中間,更是蔓延著無助和絕望。

政治家們又在忙些什麼呢?

開戰之初,匈牙利財政部長在回答內閣質詢時說道:“3個星期以後,黃金儲備將被耗盡。”

沒有了黃金,唯一的辦法隻能是印刷紙幣,這些髒兮兮皺巴巴的鈔票很快進入市場後被換手,每一次換手都讓它進一步失去價值。

經濟已經失控,意大利的通貨膨脹率達到了難以想象的700%。

而在這一片亂象中,隻有南海特區政府的迫擊炮和卡車賣的供不應求。

由於采用了秦浩提出的促銷策略,買迫擊炮彈送迫擊炮,買配件送卡車等低門檻傾銷策略,特區正在向參戰的歐洲各國套上溫柔的枷鎖。

而榨幹了各國的黃金儲備後,特區政府更是提出“資源換產品”計劃。

對已經拿不出真金白銀的歐洲各國,可以使用殖民地裏掠奪來的資源直接向特區換取軍工產品。

對於英法這種全球殖民的國家,資源輸出不過是向殖民地下達更嚴厲的盤剝政策。

這樣,整個產業鏈條上,英法充當惡人盤剝殖民地民眾和鎮壓反抗,而特區僅僅是輸出軍事工業產品的技術白手套。

對於基本上沒有海外殖民地,無法提供礦石資源的德國,科技資源也成了特區的榨取目標。

德國皇家科學院南海分院掛牌成立,德國本部幾乎所有的科學家悉數遷往特區。

根據台麵下的協議,特區協助德國政府在戰時安置這些科學家,無償供應科研經費,唯一的條件是科研成果和德國共享。

參戰國家打的熱火朝天,特區政府在背後撿漏忙的不亦樂乎,整個世界一片和諧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