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塵虛觀(1 / 2)

十月,煙霏雲清,漫山密林,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日暮,葉枯,秋風蕭瑟,分外淒涼。

一層層的落葉,如一場場的離別。

生命周而複始,這個季節,枯竭與消逝,隨著秋曲揮之而去。

時值深秋,天氣涼爽,秋風拂過,讓人倍加清醒。

塵虛山,山上塵虛觀,夕陽映照,觀外滿枝金黃在秋風中搖曳,落葉紛飛,如詩畫般,醇美靜雅。

觀外站一少年,身披青灰色布衣褂,已經洗的有些發白。這少年身材高挑,卻稍顯瘦弱,肌膚卻猶如女子般白皙。少年的臉有些稚嫩,看上去不過十五六歲,卻給人一種冰冷的感覺。

少年立於觀前,近乎僵屍般挺立,遙望著遠方,似在等人,為這份秋色平添一分淒冷,分外惹眼。

觀內屋頂上,赫然坐著一位少女,隻是小小的身子還未完全長開,白皙的巴掌大的笑臉,配上靈動的眸子,並不算美,卻如出水芙蓉般清新脫俗。少女的眼神從未離開那個少年,微微蹙眉,惹人憐愛。看了會便搖頭歎了口氣下去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少年緩緩的抬起了頭,望向星空,繁星點點,原來天色已黑,少年低頭歎了口氣,拍了拍身上的白霜,望了眼山路,這才依依不舍的轉身,入了道觀。

少年是賀源,少女是晨雪。

兩人從小便生活在這所道觀,除此外還有個老道士,是他們的師傅。

賀源和晨雪的童年生活便是一間書觀。

那間書觀,更像是一個寶塔,高約七層樓。書觀內部卻隻有很大的房間,房間內整齊的放置著書櫃。書櫃共二十五個,將書籍按道、法、禮、義、詩、詞、歌、賦、商、農、工、賈等二十五類分開,世間書籍,應有盡有。

每日五更,天還未亮,賀源就會起床讀書,立於那棵老槐樹下,誦讀昨日所記,詩詞歌賦,一應俱全。誦讀一遍後,老道士和女童往往還未起床。

師傅讓他每日如此,而晨雪卻不用,讓賀源一度認為師傅偏心。

自那以後,賀源便開始變著法的偷懶,譬如晚起些再早讀,或者站在樹下打著瞌睡胡亂言語,卻每次都被老道士發現,便是一頓好打,自此再也不敢。

每日誦讀之後,賀源還要獨自的做些早飯,清粥淡飯,再喚師傅和晨雪起床吃飯。師傅每次吃的極少,賀源開始以為是自己廚藝不精,便開始按著書上自學廚藝,廚藝大增,晨雪每次吃飯都拍手叫好,師傅卻依舊吃的極少。

直到後來賀源才從師傅那知道,他已辟穀,從那以後賀源便知道了修仙。

偶然之,賀源學得銀耳燕麥粥,第一次做,並不算美味,讓兩人品嚐,不曾想兩人喝了一口便都愣住了,賀源以為是自己做的不好,但接著兩人竟將所有的粥都喝完了,讓賀源驚歎不已。

後來賀源慢慢的才知道原來這粥是老頭的最愛,每次他喝完粥都會站在觀塔上遙望遠方,眼神有些濕潤。而晨雪告訴他,那天第一次入口,她總覺得這味道似曾相識,卻又不知在哪裏嚐過。

自此以後,道觀的早飯都是銀耳燕麥粥。

兩人每日都要抄寫道經,詞賦,詩歌,然後逐字釋義,開始時十分不喜。

賀源九歲那年,兩人在書觀內學文習道,晨雪的額頭上突然開始冒出了白光,照亮了整個房間,那一刻賀源覺得晨雪猶如天使般聖潔,不可侵染。

自那以來,晨雪開始學習功法,老頭兒終日陪伴左右,眼神充滿溺愛,看的賀源羨慕極了。有時候賀源會偷偷的想這個師傅是不是變態,喜歡女童,但觀察了些時日又不像這樣。

詢問師傅,才知道原來晨雪是在修道,此時正在凝氣,他便吵著也要修道,師傅卻說他賦慧太少,還未靈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