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金錢以外所有搖錢的因素吧,那麼隻能說:如果你的資金越多,你獲得成功的機會就會越大,但你是否也想到,你因此所承擔的經濟風險也越大?你是否還想到,因為你的投資,解決了多少無本做生意的人的收入?
社會上無本者多如牛毛,無本生意人人能做,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無本者都會願意去做無本生意。如果人人都對自己的搖錢目標進行合理的定位,這個社會早就不再會有窮人。搖不來錢的人,大都是由於自己沒有掂一下自己的輕重,本錢搖不來,小錢不願去搖,發牢騷講怪話一套又一套,別人有錢說別人銅臭、沒品味;自己沒錢還說錢乃身外之物,嫌錢髒雲雲。比如有些城裏人感覺自己去做無本生意太沒麵子,又吃不了苦,隻好將窮就窮,關起門來喝稀粥就鹹菜,把許許多多搖錢的機會讓給了從鄉下到城裏打工的農民,然後看著農民富了心裏還不平衡,還要去說人家的風涼話,以視自己的清高,其實這不但是跟錢過不去,同時也是在和自己的生活過不去。
沒必要一提到錢就心神不安;也不要擔心因為說錢而被人罵成“銅臭”;更不要因為暫時的缺錢而感到自卑。放開你的手腳隨我們來,一同走進“無本生意”的搖錢領域,從中去尋找你自信的感覺。你一定會為之豁然開朗。
你的花錢方式合理嗎
不管你錢多還是錢少,是億萬富翁還是貧窮之士,你都要麵對一個問題——花錢。隻要活在這個世界,隻要生活,你就必須要花錢。當然,乞丐除外,那麼你,怎樣來分配你的錢呢?對於錢,有些人揮金如土,有些人卻“一個錢打了24個結”。
根據研究,一個人用錢是揮霍無度還是小氣吝嗇,與先天的個性和後天的環境很有關係,並因而形成了特殊的人格特質。有趣的是,這種人格特質又會回頭來影響一個人是不是可以成功賺錢。
為了要了解每個人不同的花錢習性,這個“小氣財神”測驗就應運而生了。
本測驗包括25個問題,都與花錢的態度與行為有關,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類似的情況,作答方式如下:
①——完全不像我
②——不太像我
③——有點像
④——很像我
⑤——完全像我
口(1)當我與人共餐分賬時,我會自己算清楚我該付的部分,不想別人代勞。
口(2)花時間比較市場(或超級市場)裏的價格並不值得,我寧願需要什麼就去買。
口(3)我常會想和外地的朋友通電話,但我總希望他們會打給我,免得增加電話費的負擔。
口(4)如果朋友要我開車送他們去哪裏,我認為他們該付油錢才公平。
口(5)買電視機之類的東西時,我會先找家大一點的經銷店,讓銷售人員告訴我每個廠牌的優缺點,然後去售價便宜一點的小店,買我看中的最佳機種。
口(6)我認為,有些人拚命存錢,舍不得買需要的東西,這是忘了人隻能活一次。
口(7)上餐館時,我會吃最便宜的食物和飲料。
口(8)我覺得好好利用優待券或折價券,確實可以在消費時發生效用。
口(9)內衣褲和襪子有破洞了,我還是會穿用很長一段時間。
口(10)根據我的看法,既然我們可以在電視上看到不少節目,實在沒什麼理由要出去看電影或租錄像帶。
口(11)當我開車要離開時,發現停車收費計時器上還有一些剩餘時間,我會覺得有些懊惱。
口(12)到高消費餐館吃飯的惟一理由是為了讓朋友高興,我單獨吃飯時,寧可省錢找家便宜的餐館。
口(13)我相信錢本來就是用來花的。
口(14)如果我比平常進賬更多,我經常很快就把它花掉。
口(15)我覺得帶盒飯上班比在餐館浪費錢好得多。
口(16)錢賺得愈多,我愈覺得該好好保管,免得淪入他人之手。
口(17)我不參加(慈善)募款活動。
口(18)即使我有錢,我也會等到最後一分鍾才付清各種賬單(如水、電、電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