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布呂尼影響力(3 / 3)

有得必有失

盡管布呂尼為薩科齊贏得了很多東西,也成為了法國人眼中最出色的第一夫人,當法國總統和法國都似乎從布呂尼的影響力中得到了好處之時,布呂尼自己卻好像什麼都沒得到。法國人雖然承認她的影響力,但卻仍舊不喜歡她。

法國女作家瑪麗·達莉塞克寫道:“以前我們還會去買她的唱片,但現在不會了。她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就是她太富有、太漂亮了,而多數的法國人都在越來越窮,我們正在經曆著教育、失業、治安等方方麵麵的問題,她卻用她的財富與美貌讓我們覺得難堪。”最讓法國人不舒服的地方是,布呂尼在當歌手時曾經說她的思想是左翼的,但現在她為了和薩科齊保持一致就說自己是堅定的右翼。這種“思想變節”是法國民眾最無法忍受的。

這或許隻能證明,布呂尼對於任何角色的扮演都非常投入。她發行第一張唱片的時候,唱片公司幾乎毫無期待,以為那就是一個非常富有的名模在玩票而已;等到了第二張專輯發行之時,唱片公司知道她是真的想做一名嚴肅的歌手,她的音樂甚至受到了艾米麗·迪金斯和葉芝的詩歌的影響,如此高雅的文化品味在流行音樂歌手中是很少見的。

曾經有人認為布呂尼是徒勞的,因為兩個月前的民意調查顯示,法國人並不想薩科齊競選連任,右翼選民更支持身為IMF總裁的卡恩代替薩科齊出任該黨派的總統候選人,另一方麵,薩科齊的支持率也受到左翼政黨“國家陣線”領導人勒龐的嚴重威脅。但是布呂尼懷孕的消息與卡恩被捕的新聞在同一天出現,這給了處境不妙的薩科齊一個絕好的機會。畢竟,如果他是一個家庭美滿的好父親,也會是一個勤勉的好總統。

懷孕的消息也會融化法國人對於布呂尼的偏見,之前她的形象一直是一個冷豔的明星,現在她將變身為一個可愛的媽媽。但問題是,這種變化又將進一步摧毀布呂尼的歌星形象,恐怕她的演藝之路就要終結了吧?

米歇爾不買她的賬?

美國與法國始終是一對歡喜冤家,美國導演伍迪·艾倫不久前在戛納放映的新片《午夜巴黎》就表達了這樣的故事:“美國人尊敬法國的藝術、時尚和美麗城市,除了政治鬥爭。法國人則感謝美國的電影和爵士樂,但鄙視美國人的沒品位和霸權主義政治。”

有趣的是,布呂尼就在《午夜巴黎》中飾演角色,按照演員表的排序她僅僅位列第三,但是美國媒體在提到這部片子的時候幾乎隻提兩個名字:“當伍迪·艾倫遇到卡拉·布呂尼,會是一部怎樣的片子呢?”美國人對布呂尼在片中的表現寄予厚望。據說在影片拍攝時,薩科齊曾經親到現場觀看,小報認為這是薩科齊在吃醋的表現。

布呂尼或許可以依靠電影來拉近法國人和美國人的關係,但她卻無法擺平美國的第一夫人米歇爾。作家拉維利在描寫“布呂尼秘密生活”的書中寫道,米歇爾在G8峰會期間遭遇布呂尼,雙方似乎各不買賬,喜歡在白宮菜園子裏種菜的米歇爾絕對不喜歡布呂尼的明星範兒。看來,即便是神通廣大如布呂尼者,也有搞不定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