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生聽得眾人口中的仁義名言,也不由得深以為然暗暗點頭,但心意已決卻不會輕易改變,抱拳道:“諸位前輩這番大仁大義,晚生心中好生敬佩,隻是真正的大敵未至,我們切不可亂了方寸。若是眾位都去了威楚,武林中難免出現群龍無首的境況,別有用心之徒也就不會有所顧忌。因此還望眾位慎重。”
眾人雖覺有理卻兀自心有不甘,但一再請求無果之下,便也不好意思多作辯論,畢竟林鳳生身為盟主,如有所命眾人理當遵從。威楚賊寇雖然猖獗,但不過是些烏合之眾,料想以盟主的才略和群豪的武勇足以應對,因此隻得歎氣作罷。
下午林鳳生拿出些許軍餉讓泰和酒樓備下了酒菜,由義軍中的小輩弟子前去打包取回,眾人好好的吃了一頓,龔明孝、楊二拐等各派掌門人便陸續辭去。
入夜,園中燃起了熊熊的篝火,眾人猜拳的猜拳賭錢的賭錢,也有不少人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大談青樓花場的風月豔事,林鳳生見聞之下不禁暗自皺眉,不禁又有些後悔將各派掌門遣回,隱隱有些擔心其中的頑劣之徒不聽自己的號令。
郭仙兒見狀已經猜到了幾分,笑道:“師兄,大可不必擔心,正所謂軍令如山,你隻需製定幾條軍令出來,若敢違犯軍法從事,不怕他們不聽話 。”
林鳳生道:“他們殺敵之心是有的,但兩軍對壘不同於尋常打鬥,因此我有些擔心他們不懂此中的道理,心高氣傲,各自為陣,從而造成無謂的損傷。”
隨即向郭仙兒附耳低語了幾句,郭仙兒聽得連連點頭,步履輕快徑自出大門去了。
當下招呼眾人圍坐在院中的火堆旁,開始講解用兵之道,眾人雖覺無趣卻也不敢怠慢。林鳳生依據兵法侃侃而談:“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所引用的正是被尊為“兵學聖典”的《孫子兵法》中對戰爭的論述。他雖然研習的是鬼穀子的兵法,但對於孫子兵法也甚是推崇,而且二者之間有很多地方是共通的,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其主旨不謀而合,即不戰而屈人之兵。
談及此處又道:“鬼穀子老先生有雲,縱橫捭闔乃萬物之先,是方略、圓略、出入之門戶。治世安民,一統天下,兵非良策。擁力而避戰,交言而弭兵,不戰而屈人,以戰而止戰方位上策。其精義不過在於‘不戰而屈人’這五個字而已,我輩須當謹記奉行,不可一味的好勇鬥狠。”
隨後又將鬼穀子的十三篇兵法大致講述了一遍,但義軍中皆為快意恩仇的江湖豪傑,有學識的亦寥寥無幾,這些攻防謀略聽在耳中難免有些不知所雲,均感索然無味。不少人百無聊賴之下竟然睡著了,一時間人群中傳出陣陣鼾聲。
林鳳生歎了口氣,唯有搖頭苦笑。但行軍布陣之中運籌帷幄的還是在於將領,因此群豪不懂倒也無關緊要。不過說到軍容卻是實在難以恭維了。
約莫過了一炷香時分,院外馬蹄聲響起,接著便見郭仙兒歡喜的進門來,身後跟著一個親軍的中年將官。郭仙兒道:“師兄,你要我請的人來了。”
林鳳生大喜,起身迎了上去。那中年將官行禮道:“卑職參見雲麾將軍。”
林鳳生伸手扶起道:“將軍無須多禮,不知東西帶來了沒有?”
中年將官躬身道:“回稟將軍,帶了。”說著自懷中取出一本薄薄的書冊雙手呈上。
林鳳生接過,喜道:“有勞了。”隨即專心的翻看起來。原來書冊中所載的正是軍中的律令,他一時間無法擬定詳細的紀律,便讓郭仙兒去請親軍的律令官前來。
林鳳生看了片刻不禁暗自點頭,律令甚是周詳而且十分嚴苛,用來約束義軍的江湖豪傑再好不過。隻要群豪能遵循得半數以上便已足夠。
抬眼望了群豪一眼,故意咳嗽了一聲。群豪連忙將睡著的叫醒。便開始宣讀律令:“聞鼓不進,聞金不止,旗舉不起,旗按不伏,此謂悖軍,犯者斬之;呼名不應,點時不到,違期不至,動改師律,此謂慢軍,犯者斬之。 ;夜傳刁鬥,怠而不報,更籌違慢,聲號不明,此謂懈軍,犯者斬之……”讀至此處又抬頭看了一眼,群豪已然盡數正襟危坐,人人神色凜然目不轉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