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午時,陳鬆和葛氏二人挑著花籃去了青石鎮,因為在熱孝之中,按大宋律例,馬田田不好親自去從事買賣,但春祭是農人一年之際最重要的日子,豆芽菜馬修文是馬家唯一的男丁,帶著弟弟阿文去參加春祭。
在原主的記憶裏馬田田得知這是大宋王朝,君主也姓趙,但卻不是曆史上所記載的宋王朝,曆史在始皇帝後拐了個彎,形成了馬田田在曆史中從來都沒有學過的趙王朝。
現任帝王名諱趙永年,年號宣和,元後早逝,留太子淳熙。真是奇怪的王朝,太子名竟然是南宋王朝的一個年號的名稱,好在這個大宋奇怪是奇怪了點,但讓馬田田慶幸是這裏的君主比較開明,女子竟然也可以光明正大地從事買賣經商,前朝還出現過一任女丞相。
馬田田和弟弟阿文趕到青石鎮郊外的時候,郊外空地上上已經是人山人海了。在靠近鎮門口左側有一個非常顯眼的用竹木搭建的高台,上麵披紅掛綠,紮著各色彩花彩球,或是各種家禽家畜,或是稻黍麥稷,或是桃紅柳綠,俱都活靈活現,生動無比。
在高台的兩側分別搭著兩座矮一點的卷簾台子,上麵已經坐滿了各鎮的鎮長和當地名望比較高的鄉紳名流或有功名的學子們。此時中間的高台上已經設好了香案,上麵端端正正地擺了一個神牌,呈了三足圓肚青銅香鼎以及三牲五畜和各色蜜餞幹果。
馬田田牽著弟弟的手七扭八繞地擠到高台附近,撿了個視角比較好的位置和其他人一樣,靜靜地候等著。縣令官還沒有來,現場雖然人多但是次序井然,很是安靜,馬田田覺得這點要比現代要好的多,大概是庶民對神鬼之類天生的敬畏吧。
離午時正還差半個時辰的時候,從鎮外官道上駛來幾匹快馬,幾個衙差坐在馬背上揮著響鞭,民眾紛紛讓開一條寬闊的道路出來,跟著四個轎夫抬著一頂朱紅官轎,前後還跟著一隊全副武裝的衙差近衛護衛,前呼後應地趕過來。
馬田田撇撇嘴,嗯,這點和現代某些官員出行倒是有幾分相像。縣令上了高台,就有一位中年鄉紳模樣的男人捧了一個裝滿清水的銅盆跪在縣令麵前,供縣令淨麵淨手,接著又有人捧上雪白的巾帕,縣令接過將自己臉上手上的水跡抹幹。
縣令大人慢騰騰地做完這些,時間剛剛好到了午時正,馬田田不禁為他那精準把握時間的手段喝了一聲彩,想必是經過了不少這樣的場合,練過來了。
縣令大人執著三柱指頭粗的檀香在燭火上點燃,插在香鼎裏,接著便恭恭敬敬在香案下跪倒,叩首禱告一番後退到一邊,旁邊的禮官便開始唱名,各鎮鎮長及鄉紳名流輪番上前敬香祭拜。
弟弟阿文小聲地說道:“姐姐,阿文長大了也要像縣官老爺那樣威風。”馬田田聞言屈指彈了他的腦門一下,笑罵道:“你個小猴崽子,你以為官是那麼好當的嗎?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當官不容易,當個好官就更不容易了。”。
馬修文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接著姐弟倆便專心地去觀看春祭去了,絲毫沒有注意到身邊一個青年男人看過來的驚異的眼神。
等眾人都祭拜後,縣官大人便開始誦讀勸農文,離得有些遠,馬田田聽的不太清楚,隻有零星的幾句話傳入耳中,什麼“菖葉初生,於是始耕”,什麼“月建在午,秧苗入土”,“十月多霜,冬至埋穀,預試五種”等等等等······
反正馬田田是有聽沒有懂,但周圍的人們卻聽的聚精會神,接著便是各村擅稼檣的老農上台講解傳授耕種知識,等到春祭結束時已經在一個半時辰後了。
馬田田領著小弟和大舅大舅母彙合後得知今天的點心賣的精光,馬田田大約算了一下,心裏一喜,除去一切開支純收入竟然有一百五十個大錢!
這可是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啊!除開今日春祭人多,若是在平日裏也做點心去賣的話,自己家欠的債很快就會還了,再賺了錢就送豆芽菜去私塾上學,好好把他撫養長大!
越想馬田田就越是亢奮,和陳鬆葛氏在鎮子上繞了幾圈,又買了些米麵菜肉準備明日還做些點心來賣。鎮子上的東西很齊全,幾圈轉下來,馬田田覺得菜市上少了些什麼,可怎麼也想不起來。
馬田田當然不會去想那些溫室出產的蔬菜什麼的,她自然明白在這裏肯定不會出現那些反季節的農作物,少了什麼呢?馬田田一路思考著回了家。
當她端起飯碗準備吃晚飯的時候,夾向醃菜的筷子突然一頓,豆腐@!她終於想起了她一直在思考的是什麼了,豆腐!這個趙王朝竟然沒有豆製品!至少她所在的梅州府還沒有聽說過有誰在製作豆製品!
哈!真是天無絕人之路!賊老天!你他媽的總算是做了一件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