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封存的檔案(1 / 2)

第四章 封存的檔案

梁灣明目張膽地尋找著檔案館的房間號,因為她知道這裏的監控已經被她初戀男友關了。所以她可以一路勇往直前地走著,一直走到走廊最深處的門口。這並不是走廊的盡頭,而是被一道巨大的鐵鎖攔住。

梁灣用鑰匙打開了鐵門,走了進去。就看到走廊兩邊各有兩道房門,她看了看手裏的鑰匙,這四道房門的鑰匙全部在鑰匙串上麵,就是說她要看的東西全部在這四道門裏,需要她自己去找。她隻有七個小時,她必須在這七個小時裏找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她翻開自己的筆記本,找到第一個人名。

那是之前她看到的那些圖紙上的一個名字,一個小孩子的名字,填在繪圖員那一欄的後麵。

這個孩子姓霍,叫霍中樞。

她開始在書架上翻找,這一排書架上全是姓霍的人名,書架的題頭能看到很小的標簽,寫著中國華北1978年首批少年班。

梁灣的調查思路很簡單,這批繪圖的孩子隻有十幾歲,在中國的那個年代,十幾歲可以使用專業技能的,隻有當時李政道提議成立的少年班。

這批小孩子,從1978年第一屆開始,1979年和1980年的兩屆,都有可能是那張圖紙上的人,但是當時少年班人數有限,隻有利用權力調出檔案,才能很容易查到。

可以想象,當時這些孩子都是軍備資源,雖然最後少年班的發展並不是沿著這條道路前進的,可是最早的少年班的孩子們中的天賦異稟者,進入軍方的不在少數。

科技發展和軍事從來就是不分家的。

梁灣的思路是正確的,她在1980年中科的檔案中,看到了霍中樞的檔案。

13歲上的大學。

隨即梁灣在霍中樞的檔案中,看到了最後的失蹤注釋。

13歲那年沒有來學校報到,人口失蹤。

梁灣看了看霍中樞的班級,然後順著這個時間去找,果然如她所料,霍中樞上大學的那一年,在全國各地,有很多考上少年班的孩子都沒有去學校報到。這些人,在檔案裏,全部都是失蹤不見。

梁灣知道他們去了哪裏,他們就是在那一年,開始去學習繪製她看到的那些圖紙。

不過,建築繪圖是工科類的專業,少年班一般的專業不會集中在工科。這些孩子的天賦很多都是在數學等理科範疇。

隻有在數學和音樂領域才有真正的天才。

她看了看這些孩子報考的專業,不由咬了咬下唇。基本上都是特種工程類的專業,建築係。

如果不是通過她初戀男友的關係,在外延是絕對查不到這個係的資料的。

為什麼要這些孩子?

梁灣找了一個用來夠書架上沿的台階,坐了下來,努力整理自己的思考方向。

她不用去推理分析,這個她出去之後有的是時間,她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在她四周的書架上,但她必須找到方向。

她又看了看他們的專業,這個專業的名字太籠統了,她決定往這個方麵入手。於是她開始在檔案中翻動,希望能找到這些孩子的成績單,這些天才少年在高中的時候,就會有老師為他們準備特製的課程。有了成績單,就能知道,這些孩子為什麼被選中,和其他少年班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可惜沒有,她找不到一份和這些孩子平日學習課程有關的資料。

唯一的線索,是她在一個人的檔案袋裏,發現了一個處分的記錄。

這個處分的記錄,寫著原因是損害課本,這本課本的名字叫做:青銅冶煉。

在高中的時候,學青銅冶煉。

中國當時已經窮到這份兒上了,連鐵都用不起,開始用青銅這種三層樓都蓋不起來的合金?

還是說,這隻是什麼選修課,用來完善知識結構或者說讓這些天才少年消磨多餘智慧的課程。

如果誌願是冶金專業,倒是有可能有這種課程,當然,後來梁灣去調查之後,發現自己太樂觀了,青銅冶煉隻是一種知識,很難複雜到形成一本專門的課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