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不完美的人生也要過(1 / 2)

法國偉大的思想家盧梭說:“世界上沒有太多的完美,隻有當你不苛求完美的時候,你才能找到更多的完美。”

而心理學上的完美主義者卻不這麼認為。他們把個人的理想標準和道德標準都定得過高,不切合實際,而且帶有明顯的強迫傾向,要求自己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這難免會在嚴酷的現實麵前處處碰壁。

每個人都有過完美的夢想,但是最終還是無奈地接受現實的不完美。因為你不會說:“除非那是完美的空氣,沒有被汙染過的,否則我將不呼吸。”

有一個男人,他一輩子獨身,因為他在尋找一個完美的女人。當他70歲的時候,有人問他:“你一直在到處旅行,始終在尋找,難道你沒能找到一個完美的女人?”

老人非常悲傷地說:“找到過,有一次我碰到了一個完美的女人。”

那人又問:“那為什麼你們不結婚呢?”

老人傷心地說:“沒辦法,她也正在尋找一個完美的男人。”

這個故事有點滑稽,卻說明追求完美的人沒有好結局。

世界上的事情沒有一件是絕對完美的,永遠不要追尋絕對的完美。

一個人有一把十分出色的弓,他非常珍惜這把弓。一天,他看見集市上賣的弓很是精致,上麵雕刻著美麗的圖案,再看看自己的弓,雖然十分有力,但是卻很笨重,外觀也沒有特色,他認為應該增添一些華麗的圖案才能讓這把弓變得更完美。於是,他請藝術家在弓上雕上一些精美的行獵圖案。

這個人拿著雕刻好的弓不由得讚歎:“你終於變得完美了!這才是我要的弓!”他一麵想,一麵拉滿了弓,但由於弓被雕刻得凸凹不均,“啪”的一聲,弓斷了。

人生就像這個人手中的弓一樣,追求完美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在生活中,很多人往往為了追求完美而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到頭來不僅沒有得到理想中的完美,反而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

有一次,約翰要在客廳裏釘一幅畫,請鄰居來幫忙。畫已經在牆上扶好,正準備釘釘子,鄰居說:“這樣不好,最好釘兩個木塊,把畫掛在上麵。”

約翰聽從他的意見,讓他幫著去找木塊。

木塊很快找來了,正要釘的時候,鄰居突然說:“等一等,木塊有點大,最好能鋸掉點。”於是便四處去找鋸子。找來鋸子,還沒有鋸兩下,“不行,這鋸子太鈍了,”他說,“得磨一磨。”

鄰居家有一把銼刀,銼刀拿來了,他又發現銼刀沒有把柄。為了給銼刀安把柄,他又去學校外麵的一個灌木叢裏尋找小樹。要砍下小樹,他又發現那把生滿老鏽的斧頭實在是不能用。他又找來磨刀石,可為了固定住磨刀石,須製作幾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條。為此他又到校外去找一位木匠,說木匠家有一現成的。然而,這一走,整個上午再也沒見他回來。

最後,約翰還是一邊一個釘子把那幅畫釘在了牆上。下午再見到鄰居的時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幫木匠從五金商店裏往外抬一台笨重的電鋸。

這是一個為了完美而折騰的典型例子。

任何事情都必須有度,水到了或超過100℃就會變成氣,到了0℃或0℃以下會變成冰,對完美的追求超過了一定的度,就可能成為一個不完美的脆弱蛋殼,不論從其外形看上去有多麼誘人,都經不起輕輕一擊。

完美主義者為了那些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強迫自己去實現,並用外在的成就去衡量自身的價值,所以他們總是為可能導致的失敗而終日惴惴不安,神經高度緊張,生活中毫無快樂。

完美主義者經常患得患失,懼怕失敗的焦慮和壓力束縛了他們的手腳,壓抑了他們的創造性,使其工作效率降低。

完美主義者把大量的不易被他人發覺的恐懼深藏起來,但仍被害怕失敗的恐懼驅使著。他們為未能達到某一目標而感到自己在做人方麵徹底失敗,並深深地自責。他們還會對自己懼怕暴露脆弱等情感嚴加控製,心理負擔沉重。

表麵上看,完美主義者很自負,內心深處卻很自卑。因為他很少看到優點,總是關注缺點,總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很少有機會獲得信心。不知足就不快樂,痛苦就常常伴隨著他。

在人際交往方麵,為了維護自己這個完美的角色,完美主義者常常生活在一個狹小的圈子中。他們很想可又不敢融入群體中去,怕暴露了自己的缺點;不敢表露自己的感情,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給自己製定了太多的條條框框,以完美的標準要求自己;對於別人的褒獎感到誠惶誠恐,認為自己還差得很遠;違心地滿足別人的要求,委屈自己,“打腫臉來充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