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神秘的天外來客:UFO與外星人(1)(1 / 3)

科學的探索是無止境的,關於宇宙、關於地球、關於我們自身有太多的謎題等待我們去挖掘。在茫茫宇宙中,地球上的人類建立的文明顯得微不足道。外星文明一直在地球上若隱若現,有些人甚至言之鑿鑿地目睹外星人的經曆。不過,恐怕隻有人們拿出切實的證據,否則關於外星文明討論永遠不會停止。在人類的曆史上,不乏有人類的同行者。在一些人跡罕至的角落,我們經常能夠發現一些類似人類的痕跡。比如“野人”“怪人”“雪人”。他們是不是真的存在,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去探索。

中國古代的飛碟之謎

飛碟,在現代社會中是個十分熱門的話題,對於它的真實存在,人們說法不一。然而,這令人爭執不休的怪誕神奇之物,在中國古代就已有頗多的記載。

古籍《晉陽秋》中記載:“有星赤而芒角,由東北西南投於亮(諸葛亮)營。三投,再還,往大,還小,俄而亮卒。”這顆發著光,從東北到西南、往複行走的“星星”被人們看做是不明的飛行物,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飛碟”,它被認為是關於飛碟最早的記錄。

我國著名詩人蘇軾同“飛碟”也有著不解之緣。“是時江月初生魄,二重月落光深黑。江心似有炮火明,飛焰照天棲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讓,非鬼非人竟何物?”這一首《遊金山寺》正是蘇軾在某一夜間見到一發著光亮的物體降於江中所寫,這一“非鬼非人”之物不僅引起蘇軾的迷惘,直至今日,人們也疑惑它究竟為何物,不過它發著強光、隕落的特征倒和現代人們所說的“飛碟”有相似之處。

素有科學家之稱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曾寫道:“嘉佑中,揚州有一珠甚大,初出於天長縣陂澤中……凡十餘年,居民行人常常見之。一夜忽見其珠甚近,初微開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錢。俄頃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加拳,燦然不可正視,十餘裏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杳杳如日。”“大如半席”“光照十裏”“倏然遠去”這顆珠狀物體不是“飛碟”又是什麼呢?

不僅在古籍中有關於不明飛行物的記載,在古畫中也不乏記錄。

清朝畫家吳有如的《赤焰騰空》圖,便被人們看做是一幅生動的描述目擊飛碟的場景畫。畫中眾多行人集聚在橋上,全都仰頭目視天空,爭相觀看空中團團火焰,作者在其畫上注明:“九月二十八日,晚間八點鍾時,金陵城南,偶忽見火毯一團,自西向東,型如巨卵,色紅而無光,飄蕩半空,其行甚緩。維時浮雲蔽空,天色昏暗。舉頭仰視,甚覺分明,立朱雀橋上,翹首踮足者不下數百人。約一炊許漸遠漸減。有謂流星過境者,然星之馳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遠,自有而無,甚屬濡滯,則非星馳可知。有謂兒童放天燈者,是夜風暴向北吹,此球轉向東去,則非天登又可知。眾口紛紛,窮於推測。有一叟雲,是物初起時微覺有聲,非靜聽不覺也,係由南門外騰越而來者。嘻,異矣!”地點、時間、人物、顏色、形狀、飛行速度等的詳細記述正是一份供後人研究飛碟的寶貴資料。

從這些古人的記載中,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出現過發光、飛行的不明飛行物,但是對它們究竟是否為飛碟,人們還是眾說紛紜。

有人說中國古人的記載隻是目擊的一些表麵現象或是道聽途說的傳聞,並沒有科學的證據,其間甚至還有些誇張的修飾手法,也許僅僅是些在當時人們還沒有充分認識的自然現象。

有人說古時人們記載的不明飛行物都是有著共同特點的,發著紅、白等的光亮、倏忽而過、來去自由,不同時代的人們記載同樣的神奇之物,而這種物體就是飛碟。

飛碟在現代依舊是個謎,古時是否真的出現過飛碟,也許隻能等後人把這個謎疏解開來之後,才會有答案。

法國古幣上的ufo

幾個世紀以來,錢幣專家一直試圖揭開一枚17世紀法國古幣上神秘的不明飛行物(ufo)圖案的謎底。但一位權威的錢幣專家日前表示,這枚銅幣圖案的奧秘仍然無人解開,上麵的圖案仍然是“不明飛行物”。

雖然經過了半個世紀的研究,盡管錢幣組織一直想解開這個謎,可是,這枚錢幣上的圖案似乎有意在與研究人員捉迷藏。這枚神奇硬幣的擁有者、美國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泉的肯尼思·e.布萊斯特表示:“這枚錢幣曆史悠久,是17世紀80年代在法國鑄造的,其中一麵的圖案看上去很像一個盤旋在鄉村上空雲朵裏的飛碟。”

布萊斯特曾任擁有3.2萬名成員的美國錢幣聯合會主席,他認為,這個神秘的銅板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錢幣而是一種“代用幣”,它和當時的硬幣很像,但隻是一種教具,通常被用來教人們如何數錢,或有時用來代替遊戲比賽的籌碼。它和25美分的硬幣差不多大小。在16世紀和17世紀期間,歐洲常常鑄造並使用這類代用幣。布萊斯特解釋說:“這枚特殊錢幣的圖案被認為要麼是一種不明飛行物,要麼是‘伊西基爾轉輪’,除此以外,沒有其他看法。一些人認為《舊約》提到的‘伊西基爾轉輪’,可能就是古人對不明飛行物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