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野考會負責人李愛萍告訴人們,這一珍貴錄像資料是她去年底清理父親遺物時發現的。其父李建1995年去世,生前任中國野考會執行主席兼秘書長,畢生致力於“野人”考察。李愛萍女士說:“好在她的大兒子、‘雜交野人’的哥哥是隊上幹部,在得到野考會會員‘保密’的承諾後,講述了其母被‘野人’擄去並雜交後代的‘隱私’。”據悉,“雜交野人”生母現已去世,野考會會員當初與其家人關於“不得在她生前公開‘雜交野人’消息”約定隨之解除。
據了解,在此之前見諸報道的“雜交野人”是三峽巫山“猴娃”。1939年3月,巫山縣當陽鄉白馬村一婦女產下一猴子模樣的嬰孩,村上人說,這位母親1938年7月間曾被“野人”搶進山洞生活過,孩子就是因此懷上的。可惜“猴娃”無意中讓炭火燒傷,於1962年8月病故。
我國著名野考專家劉民壯先生聞說此事,急急趕到巫山,在當地有關方麵協助下挖出“猴娃”遺骨,並進行了初步測量和研究。在劉民壯先生1979年9月發布的《巴山猴娃科學考察報告》中,雖沒有肯定“猴娃”就是其母與“野人”雜交所生後代,但對關於猴娃的“癡呆症”“特大返祖現象”等猜測均予以了否定。其於1980年在《科學畫報》第4期發表《猴娃之謎》一文,進而提出:“如果說猴娃是人與‘野人’雜交的產物,那倒是很有可能的。因為巴山本是‘野人’頻繁出沒之地,況且曆史上也曾有過類似的記載。”
偷襲牧群的喜馬拉雅山雪人
矗立在中國和尼泊爾接壤處的喜馬拉雅山,不僅以其世界之顛的高聳吸引無數國內外的登山勇士,而且近百年來又以“雪人”傳說,引起許多考察者的興趣。那麼野人到底有還是沒有呢?當然也不會空穴來風。請看下麵的例子:
1959年6月24日,在卡瑪河穀中遊的莎雞塘,一個住在中國境內的尼泊爾邊民報告說:他的一頭犛牛被“雪人”咬斷喉嚨死去。“雪人”吸盡了犛牛的血。其後中科院有關人員和北京大學生物學係教師組成的考察隊趕到現場,在死牛附近找到一根棕色的毛,長15.6厘米。帶回北京鑒定後,認為與犛牛、猩猩、棕熊、恒河猴的毛發在結構上均不同,但是當時也無法證明它就是“雪人”的毛發。
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中國西藏地區,也多次發現“雪人”足跡的報道。1972年12月,駐伸巴地區的邊防部隊曾接到當地民眾的報告,說兩個能直立行走的動物經常來偷牛羊,並說這兩隻怪獸不是把牛羊咬死,而是成群趕走,看管起來慢慢吃。邊防軍出於為民除害,派一位副團長帶著幾名戰士上了山,很快找到了兩隻怪獸。在相距四百多米處,戰士們開槍打傷了一隻,另一隻逃走了。但受傷的那隻怪獸竟抱起一塊300多斤重的大石頭朝開槍的人衝來,沒衝多遠終於倒下了。
據戰士們說,這個怪獸長得像猿又像人,尖尖的頭頂,長著20多厘米長的棕紅色頭發,有眉骨,大嘴,牙齒尖利,前肢很長,沒有尾巴。在場的官兵沒一個人見過這種動物,但由於當時交通、通訊條件的限製,這個很可能是“雪人”的怪物屍體就被白白拋棄了。
學術界目前對“雪人之謎”的看法頗不一致,有人根據此地險惡的地理環境以及沒有找到“雪人”存在的直接證據而否定它的存在,認為可能是熊一類的大型動物。還有一些人認為“雪人”可能介於人和猿之間,是至今科學界尚不知曉的一種高等靈長類動物。要想揭開“雪人”之謎,還有待於科學家的努力和確鑿的證據。
體形高大的新疆阿爾金山“大腳怪”
阿爾金山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南部,係昆侖山支脈,呈東西走向。這裏平均海拔4500多米,屬第三紀末地殼變動形成的封閉型山間盆地,群峰巍峨,峽深穀幽,叢林莽莽,人跡罕至,是各類野生動物的天然樂園。國家在這裏成立了野生動物保護區。
據保護區工作人員阿不都遜介紹,在一個風雪彌漫的傍晚,當地維吾爾族牧民買買提·內孜在阿爾金山一帶放牧時,突然發現一個直立行走、上肢擺動、身材酷似“籃球巨星”、沒穿任何衣服的巨大“怪物”。他隱隱約約發現,這怪物通身無毛,披頭散發,在雪野中行走如飛。由於風大雪濃能見度低,無法辨清其毛發色澤。不一會兒,這個“怪物”就消失在鵝毛大雪之中,當時牧羊人買買提·內孜既緊張又感到十分好奇,當他沿著這個“怪物”行走過的蹤跡仔細觀察時,發現它的腳印“足有一隻羊腿那麼長,步幅是成年人的一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