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凡事應簡潔明了(1 / 2)

凡事簡潔明了,切中要害,既是一種機敏,也是一種智慧。話人人都會說,這不足為奇,但思想卻像沙裏的金子,它才能真正啟發大家思考。寶石的價值不在於它的重量;日常呼吸的空氣,一旦經過壓縮,就擁有了炸彈一樣的力量,再堅固的岩石也抵擋不住;涓涓細流一般的娓娓勸說,也許會在我們思想中不留任何痕跡,但換成震天獅吼,卻具有摧枯拉朽、滌蕩一切的力量。

如果你想成就大業,那麼你就應該集中精力,如果你希望別人知道你工作的價值,那麼你就應該化繁為簡。因為子彈隻有密集才具有殺傷力。別人需一小時才能講述明白的問題,大法官魯弗斯·喬特隻需一分鍾就能說得十分透徹。

相同的主題,瑟羅·威德在《奧爾巴尼晚報》上寥寥幾筆就可以完全讓人信服,而賀拉斯·格裏利卻會在《紐約論壇》上發表長篇大論。

希拉斯·菲爾德對來訪者說:“要簡潔,時間寶貴。我們可以將準時、誠實、簡潔,作為一生的座右銘。誰都不會有時間看洋洋灑灑的長信,如果想說什麼,就簡單明了地說出來。再重要的事情,一頁紙也是以說得清清楚楚。許多年前,在我鋪設大西洋海底電纜時,我需要給英國發一份緊急而重要的信函。我十分清楚地知道首相和女王一定會讀到這封信,於是,我用了幾頁紙將事情寫清楚,然後反複修改,讓句子變得簡潔易懂,經過了20遍的修改,最後我隻用了一頁紙就將事情寫清楚了。寄出的信函很快就收到了讓人滿意的答複。試想如果我的信寫上五六頁,事情還會那麼順利嗎?回答一定是不會,因此簡潔起了關鍵作用。”

斯圖爾特先生十分看重時間的價值,他把它作為自己資本的一部分。他的私人辦公室不允許任何人進入,客人隻能把事情交代給門衛,才有可能在另一間辦公室見到斯圖爾特先生。如果那個訪客想談私事,門衛就會告訴他:“斯圖爾特先生現在不談私事。”如果誰得到了他的接待,那麼他就必須做到盡可能簡潔明了地把事情談完。在斯圖爾特的公司,看不到散漫隨意、無所事事的景象,也沒有人隨意開玩笑,一切都處理得迅速而有序,從早到晚,凡是工作時間,他的口號就是“效率”,這不得不讓他的對手讚不絕口。斯圖爾特先生從不願將一分一秒浪費在朋友式的閑聊或娛樂上。

泰倫·愛德華茲說:“想說,就說。說完,就打住。”

費奈隆是法國著名牧師、作家,他曾經說:“演說的最高境界是能夠做到簡潔而意義深遠,能夠使我們要說的內容安排妥當,能夠精選出我們的思想,同時要做到鎮定自若,不慌不亂。”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言語能夠語驚四座,就應當盡可能簡潔。”英國詩人繆塞說,“語言也同陽光一樣越濃縮集中,越容易將物品引燃。”

人生需要不斷學習

2001年11月《成都商報》報道:每個周末,一名成女士(她要求不得泄露她的任何個人資料)都乘飛機赴京,參加北京大學每周六早上8時對分開課的應用金融學專業(證券投資方向)的研究生課程進修班。

進修班2001年上半年在新浪網發布了招生廣告,不久,這名來自成都的女士就與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取得聯係,並於9月下旬正式報名。從那時起,這名成都女士就堅持每個周末乘機到北京進修,10月中旬,她順利通過了入學考試,在繳納每年5萬元的學費後成為該班一員。

一位老師曾為她算過這樣一筆賬:至該班2003年6月結束授課,她每周往返京蓉一次,兩年間除去假期約為80周,按每張機票1130元計,她兩年間赴京上課的機票費約為:1130×80×2=180800元,也就是說,該女士為此次進修所花掉的機票費就超過18萬元!

如果看這則消息,你第一個念頭或許是:值得嗎?

也許這個例子有些極端。但是,在變化越來越快的21世紀,每個人既有的知識和技能很容易過時,因此要“不斷充電”。花在學習上的投資是明智的。

許多人以為,學習隻是青少午時代的事情,隻有學校才是學習的場所,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並且早已走向社會了,因而再沒有必要進行學習,除非為了取得文憑。

這種看法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實是不對的。在學校裏自然要學習,難道走出校門就不必再學了嗎?學校裏學的那些東西,就已經夠用了嗎?

希臘作家索倫說:“活到老,學到老。”

其實,學校裏學的東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相當多的知識和技能,課本上都沒有,老師也沒有教給我們,這些東西完全要靠我們在實踐中邊學邊摸索。

可以說,如果我們不繼續學習,我們就無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識,無法使自己適應急速變化的時代,我們不僅不能搞好本職工作,反而有被時代淘汰的危險。

有些人走出學校投身社會後,往往不再重視學習,似乎頭腦裏麵裝下的東西已經夠多了,再學會漲破腦袋。孰不知,學校裏學到的隻是一些基礎知識,數量也十分有限,離實際需要還差得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