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8

擴張需要認準時機

方氏家族在美國辦報的曆史緣起40年前。方李邦琴和丈夫方大川認為,中文報紙能夠聚攏華人、傳播鄉情,增強海外華人的民族感、自豪感,但在一個英語國家中,中文報紙永遠無法成為主流聲音。1979年,他們認為時機比較成熟了。於是他們擴大了服務對象,除華人之外,把韓國、越南、日本等所有在美的亞裔都包括進去,一份英文的《亞洲人周刊》(《AsianWeek》)就這樣在舊金山誕生了,並且很快成為所有主流亞裔聲音的政要們都希望參考的資料。

此後他們開始了大跨步的擴張。他們買下社區報紙《獨立報》(《Indenpentent》)。一年以後,舊金山另一份英文報紙《進步報》因營運不濟而倒閉,方家抓住時機,集中力量,將原為四開的《獨立報》改為對開大報出版,麵向全市發行,以至於涵蓋了原《進步報》的基本讀者。此後,《獨立報》還出版了中半島地區版。1993年,方家又一舉收購了原在芝加哥報業集團名下的中半島地區覆蓋19個城市的11種英文報紙。

前後不過11年,方氏家族終於發展成為一個在灣區主流社會生根並有相當政治影響的龐大報係。此時,方李邦琴又迎來一個巨大的機遇。

當時,加州幾家主要英文報紙,包括《舊金山觀察家報》、《舊金山紀事報》、《聖荷西日報》、《洛杉磯時報》等提出,今後賣報不再交稅,並將此提交州議會討論。但是報業稅款中的30%是充作教育基金的,在方李邦琴《獨立報》的帶頭下,其他許多報紙以及學術教育界和其他各界的人士聯合起來挫敗了這項動議。這次事件讓方李意識到這幾家大報可能已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她也意識到,現在是進入美國大城市日報領域的時候了!不過,她還需要等待一個更合適的機會。

1999年,屬於赫斯特報係的《觀察家報》8月購並《舊金山紀事報》後,有意將兩報合並出版,以期形成舊金山地區大小通吃的壟斷局麵。但是,如果舊金山隻剩下一家主流英文日報,就會失去競爭對手,報道的公正性將會受到影響,亞裔社區的新聞見報率可能會更低。鑒於兩報合營分享利潤的聯邦合約未滿,赫斯特報業佯裝作出將不賺錢的《觀察家報》單獨出售的姿態,並訂出許多不合常情的條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赫斯特報係“心存不軌”。而方氏也一直按兵不動。

終於,真正的機會來了!舊金山布朗市長連任成功,加上聯邦司法部反托拉斯小組的監督與反對,使《觀察家報》的求售表態調整為一項實際可行的商業行為。方李邦琴在這樣的契機下果斷出手,終於得償所願。從此創造了華人旅美150多年來首次主導美國主流媒體的破天荒紀錄,演繹了一曲美國亞裔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方夜譚”。

真正的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需要我們隨時準備著,耐心等待。當機遇初現端倪時,切不可衝動行事。這就像是我們等待采摘蘋果,在它還沒有完全成熟時就動手摘,隻能得到青澀的蘋果。所以,機遇來臨以後,需要等到最有利的時機出手,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獲。

方李邦琴帶給我們的啟示:

1.不要指望獲得別人的同情,每個人都會敬佩強者,弱者隻有把自己變得強大才能和別人平起平坐。

2.機會成熟了再動手,但不要貽誤戰機。

方李邦琴個人檔案:

方李邦琴,祖籍湖北,生長在祖國大陸。1949年,隨父母移居中國台灣。

1960年隨夫到美國舊金山落腳,以僅有的200美元開始,做一些印刷的小生意。後來因丈夫病重,她帶著三個年幼的孩子苦心經營印刷廠並在唐人街開了一個飯館。

1998年,方李邦琴將所擁有的11份報紙中的9份(《亞洲人周刊》和《中國電視指南》除外)整合為一家統一的報紙——《獨立報》。

2000年,她收購美國舊金山兩大英文報業之一的《舊金山觀察家報》。

美國成功集團總裁

李玉玲:完美詮釋“成功”的內涵

她目光敏銳,從不放過身邊的機遇;她勤勞樸實,擁有數十億資產而不奢華;她菩薩心腸,身處高位而心憂天下。她就是美國成功集團總裁、中國慈善總會榮譽會長、世界婦女組織委員會常務委員、著名國際社會活動人士——李玉玲。

首先要做一個好人

1998年那場特大洪水災害讓每一個中國人都刻骨銘心。遠在大洋彼岸的李玉玲得知災情後,憂心如焚。她拋下繁忙的工作,立即返回北京,捐贈了價值3000萬元的醫藥物資。

2008年5月12號,是一個國難日。在四川省汶川地震發生後,李玉玲迅速到訪國僑辦,向災區人民捐贈款物1000萬元人民幣。在捐贈儀式上,李玉玲說雖然身在海外,但心係祖國,與祖國人民同命運、共患難,作為舊金山地區的華人代表,願意為災區人民盡綿薄之力。

李玉玲一直心係祖國。10年時間裏,她先後為甘肅、西藏、新疆、山東、山西、遼寧、河南、河北、北京等地的社會福利事業捐款3億多人民幣,除在祖國實施愛心工程外,還竭力參與“希望工程”、“幸福工程”、“扶貧工程”等重大社會福利事業。同時,也向美國的社會福利事業捐資1億多美元。在北京,當時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楊汝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新疆、西藏等地方首長經常出席她的捐贈儀式,對李玉玲扶貧幫困、救災救難、辦學育人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給予高度評價和讚賞,她成為中國扶貧基金會特邀理事、中華慈善總會海外副會長。

除了慈善事業,她還積極宣傳中國的傳統文化。1992年,李玉玲在山東考察訪問時,曲阜市籌建孔子六藝城的項目,引起了她的極大興趣。懷著對家鄉的熱愛和民族傳統文化的深情,她簽下了總投資5500萬元人民幣的項目。經過一年的緊張建設,孔子六藝城於1993年9月26日孔子文化節正式開放。六藝城是以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孔子的禮、樂、射、禦、書、數六藝為設計主導思想,再現了孔子及弟子們周遊列國的精彩場景,是一座集思想性、娛樂性、參與性為一體的文化旅遊景觀,其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堪稱中華之最,被評為全國五大人文旅遊景觀之一。建成開放多年來,每年都有幾萬海外人士前來遊覽,了解中國,了解孔子文化。

有人不禁問,5500萬元人民幣,憑參觀六藝城的入場券,猴年馬月才能收回呢?李玉玲卻無怨無悔:“宣傳中華傳統文化值得!”李玉玲麵對家鄉父老甘願吃虧,她說吃虧是福。

“吃虧是福”,我們從李玉玲身上看到了一個善良純樸的商人形象,也看到了一個成功人士的形象。真正的成功者是先做人再做事,先做心靈富有的人再做金錢富有的人。我們在積累財富的同時,要保持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完整,要堅持做一個有同情心的“好人”。

獨到的眼光能使你成功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從李玉玲文靜的外表很難看出她竟然擁有著超乎常人的膽識和眼光。

李玉玲認為,去烏魯木齊投資是對她“眼光”的又一次考驗,她自信沒有看錯。

新疆的麵積為全國的1/6,人口1700萬。地理優勢明顯,與8個國家接壤,有紅其拉甫等13個邊境商貿口岸,具有顯著的商品吞吐和商業輻射能力。成功廣場位於龍頭位置,寸土寸金,商機盡顯。烏魯木齊除了具有國際性外,還連接天山南北,是溝通中國內地的交通樞紐,是中國擴大向西北開放的重要門戶。李玉玲肯定,在這裏投資,大有可為。

李玉玲說:“在投資環境相對滯後的大西北投資,不少人望而生畏,何況成功廣場先期投入就要3億元人民幣,我費盡口舌才說服了董事會。這的確是一項風險投資,但隻要看到未來就值得幹。”

來烏魯木齊考察投資環境的中國駐美國洛杉磯總領事安文彬對李玉玲此舉給予高度評價:“建設成功廣場是個風險投資,李玉玲帶了個好頭,李玉玲成功了會鼓舞大家來中國西部投資。這裏需要更多的像李玉玲這樣的投資者!”

第一個冒險吃螃蟹的人總是吃得最香的,因為他不單單是一位勇敢者,還是一位向未知領域發起挑戰的探索者。正是這種非凡的勇氣和大無畏的精神促使著人類不斷創新與進步。當然,這螃蟹也不能亂吃,要鍛煉好自己的眼光以識別哪些是能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匹夫之勇是不能逞的。

李玉玲帶給我們的啟示:

1.長遠的規劃,前瞻性的商業眼光,這是投資者不可或缺的經營法寶。

2.商人要有社會責任感,富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商人在富裕的同時,也別忘了回報社會。

3第一隻螃蟹最香,但也不能亂吃。

李玉玲個人檔案:

1957年,李玉玲出生在北京,祖籍山東。

20世紀80年代初,從北京財經學院經貿係畢業,先進入中科院電子研究所,後供職於一家國際貿易公司。

1985年,與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的劉寧結婚,受美國一家國際貿易公司的邀請前往洛杉磯。

1986年,被聘為亞洲聯合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兼中國事務部主任。幾年後建立“美國成功集團”,出任總裁。

1999年,作為優秀海外華人代表,她全家應國務院之邀,參加了國慶五十周年大典觀禮。

維亞康姆公司中國區總裁李亦非:

像打造中國的音樂盛典一樣打造自己

她練武術出身,曾是全國青少年武術冠軍;她參與過《火燒圓明園》、《神秘的大佛》等電影的拍攝;她曾經想當外交家,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公共信息部任過職;1999年,她榮登維亞康姆公司MTV中國區總經理寶座,成為第一個登上《財富》雜誌封麵的中國女性;她是第一個登上美國《財富》雜誌封麵的女性;她是CNN評選的亞洲最有影響力的商界女性之一。這些耀眼的經曆都指向一個美麗的名字,李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