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以人格形象改變命運(1)(1 / 3)

1良好的形象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形象與命運休戚與共。同樣是老鼠,由於形象的不同,在不同的國度有不同的命運。在中國,老鼠天生賊眉鼠目,形象醜陋,人們認定它是無惡不作的壞家夥,於是人人痛恨,人人喊打。而在大洋彼岸美國,老鼠一副機智透頂、形象乖巧的模樣,人們認定世間再無如此可愛的動物,以至於博得了全世界包括痛恨老鼠的中國人的喜愛。可見,形象不同,命運相左。人們如果追求人生的成功,不可不在自身形象上下一番功夫。形象好也是一種優勢。樹立良好形象最為快速有效的方法便是為社會服務,讓公眾喜愛。

在現階段,我國有許多企業家願意為民造福,甚至是犧牲自己企業的利益來滿足人民大眾的一些要求。這些企業家之所以這樣做,當然是因為他們有一份愛國愛民的責任心;另一方麵,他們為民造福的事跡也為他們自己贏得了崇高的聲譽,為企業樹立了光輝的形象。

深圳海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思民對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有著極強的責任心。正因為此,他無時無刻不把為國為民的思想融於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他的思想和行動,使他獲得了被選為第六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的殊榮。

1995年3月,張思民曾隨中國赴丹麥政府代表團參加聯合國社會發展首腦會議。在大會舉辦的“企業家論壇”中,張思民就曾說過,企業盈利隻是一時的目標,企業的長遠發展必須要同社會發展結合起來,企業應該更多地承擔一些社會責任。為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是海王永遠不變的準則。

幾年來,海王集團先後為社會公益事業提供了2000多萬元的資助,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更為重要的是,他善於把企業的利益與社會的利益結合在一起,在企業獲得企業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能夠產生出巨大的社會效益來。最為典型的事例就是海王集團補碘藥品的開發。

一個偶然的機會,張思民從有關專家那裏得知了中國防治碘缺乏病的現狀和目標。根據一些國際組織的統計,全球生活在嚴重缺碘地區的人口達10億,而中國就達4億之多。中國現有人口中約60%的人生活在嚴重缺碘地區,全國2000多個縣中,1800多個縣嚴重流行碘缺乏病。而碘缺乏的危害又很大,它不僅僅造成甲狀腺腫大,碘缺乏危害更嚴重的是對腦發育、對智力的影響。

這一消息給張思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中國沒有聰明的下一代還怎麼持續發展?清朝末年民弱國危,任人宰割的一段曆史使他產生了深深的社會責任感。他暗自發誓,一定要找到一種有效、安全、科學的補碘途徑,為中華民族素質的提高做一點貢獻。同時,他也知道,開發出好的補碘藥品對於海王集團來說也是一次良好的機會。在政府下定決心於20世紀末消除碘缺乏病的號召下,自己的企業能製造出一種好的藥品,那麼自己的企業豈不就有了良好的形象。中國有4億人口缺碘,那麼生產出的藥品還愁沒有銷路嗎?

有誌者,事竟成。經過數以千計的實驗,海王集團終於製造出了一種新型的防治碘缺乏的藥物。張思民把這種產品定名為“海王金典”。因為他認為,人的智力要比黃金還要寶貴。

當時作為一家大型企業集團,海王有很多可選擇的高利潤項目。如果僅僅追求直接的經濟利益,海王集團完全沒有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開發補碘產品。因為與其他項目相比,這個項目可以獲得的商業利潤並不是最高的,可這個項目卻能夠產生出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張思民也認為,企業不能隻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抓住機會創造出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更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企業家之所以能夠成功,常常是因為他們對一些問題具有個人的獨到見解。目光遠大,胸懷寬廣成就了他們非同尋常的事業。

海王集團積極開發製造補碘藥物的行動得到了各級政府、有關國際組織和有關專家的熱情支持。1995年5月,海王集團與衛生部、《光明日報》等單位召開了以“提高民族素質,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主旨的“全社會都來關注消除碘缺乏危害”座談會。國務委員彭佩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馬洪等到席並發表了講話。張思民也在會上承諾,要將“金典”產品銷售收入的5%,無償捐贈給老、少、邊、窮地區,使更多的兒童早日免受碘缺乏的危害。

就憑這個項目,張思民聲名遠揚,海王集團的形象為社會矚目,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無獨有偶,陝西金花企業集團總裁吳一堅有著與張思民同樣的見地。

吳一堅在創辦金花企業集團後,經濟上有了一定的實力,當時全國正流行一股房地產熱潮,每個公司都想炒地皮,炒樓花。一些企業在房地產上大量投資,建造各種花園別墅。而吳一堅卻決定要響應西安市領導提出的解決特困戶住房問題的號召,不蓋高樓,開發民居。樹立起了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