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因說:“就是說,明顯地想像出目的的實現的樣子的話,就會在心中浮現一種狀態來,也就會從那時開始,形成一種形態,是嗎?”
福特答道:“是的,看不見的小靈體就會飛向我們的希望的周圍,並不斷地形成。所以我們應該把希望的實現,深刻地描繪在心中,並且清楚地刻印於心;也就是說,在心中造成事務的藍圖是很重要的,這就是信念。信念就是將要成為形態的東西的主體。
人是一個宇宙。在這個宇宙之中,有和前麵說過的小靈體一樣的東西;也就是說,‘住有很多生命的靈體元素’。同時人本身是支配著無數的靈體的,也可以說,是大生命的一種統帥或者是大生命的王者。”
杜拉因說:“你的‘生命的靈體元素’之說真是有趣。假定這個小靈體在心中所產生的原因,能夠清楚地被說明,那麼,成為‘形態’的結果出現之前的方法或過程,也就會明白地顯示出來。因為原因帶來的結果是,必須要有力量在實際中移動才行;也就是說,實現實際工作的實體以及小生命體,必須同時移動才行。你剛才說的靈的元素體,是不是說想念就是生命體,而思想即是實體的意思?”
福特答道:“思想的波動或精神的震動的學說,對我來說,是最確定的學說。依照我的想法是,想念就是力量。換句話說,想像就是擁有生命。這當然可以按照你喜歡的方式,怎樣解釋都可以;反正想念這種東西,是由我們心中進進出出的小生命體所成立的一種流動,那也就是一種波動,同時也是生命體的種子。”
杜拉因道:“嗯!有道理。的確,我們可以承認新的想法,也就是:想念就是力量。但是,假定想念就是力量的話,你不認為還有其他能把這個力量用某種方法來開拓,更有效地實現到它的普通水準以上的方法嗎?你不認為,一定可以用精神統一,來把想念的方法引導到一定的方向去嗎?”
福特道:“把信念集中的話,就會產生出可以吸引靈性的小生命體的中心磁力來。例如,對某一種大事業有野心,想把想念集中,由於想法的磁力作用,使得對那個事業的可以成功的條件、所需要的一切要素,都會集中起來。把願望不斷地、強烈地反複,那個事物就會被吸引進來。
有很多人做了事業,卻不夠成功,主要是由於不能以不斷的強烈的熱情來想自己所誌願的事的緣故。若想持續不斷地引發誌願,就應該使想法不中斷,並且很有耐心地把希望和熱情繼續下去才行。性子急又很容易失望,是不可以有的情形。想要引進為了這件事的成就所需的適當條件,有時需要花費三到四個月的時間,有時甚至需要花費半年以上,有的更是需要數年;想要使想念長時期地繼續集中,就會形成引進必要事物的條件的磁力,也就是說,對那種事務,可以成功的必須的要素,以及靈性的小生命,會集中到那個人的周圍,並很自然地為了那件事務的成功而去活動;也就是對其誌願的事情,連續地集中想念的話,事務本身就可以完成的。這是因為想念就是事務的實體,所以也可以說:想念就是事務。”
兩個人的對話在這裏告一段落。雖然稍微難懂了一點,可是這的確對願望達成的本質,說得很逼真,也的確可以告訴我們深邃的本質與真實。而一般那些隻是以身體理解過成功的人們,隻是很單純地想向著本質走去。
從酒保成為大學講師,從賣牛排的成為電影評論家,從這些成功的例子上看來,每個人所走的路都不一樣,條件和環境都不相同,所以我們隻是想模仿他們表麵的成功,是無法辦到的。
但是,在他們的每一語每一句中,都表現著事物的本質;如果你能夠學會這些真正的想像法,不管你在如何惡劣的條件下,你的人生也一定會按照你所誌願的方向走去。千萬不可操之過急,但也不可以按兵不動,應該從現在開始,立刻去做、去實行才對。
4成功者的口號:不急不驕、不止不棄
華裔日本著名成功學家夏目次郎先生,在研究成功學的二十多年中,根據自己成功的切身體會以及眾多成功人士走向成功的道路,總結出了“四不”這樣一套非常形象而又具有深刻含義和實踐精神的口號,即不焦急、不驕傲、不止息、不放棄——不焦急凡事未雨綢繆就不會焦急,其實在事件尚未發生以前應該先有準備,你現在正為了將來而學習,如果你為了明日而今日才開始學習,則為時已晚。譬如說口渴時剛好沒有水,於是才想開始掘井,在地麵下的深處的確有水脈,但是你在還未挖到地下水以前便會因口渴而死。或者是臀部著了火,一驚慌就四處奔跑,像這樣就會被火燒死。或者是缺少金錢,這時候才開始認真去賺錢,為時已晚了。
再或者像人際關係不好,因此想現在去改善,也是為時已晚。做事不能焦急,無論做任何事都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