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套到何時是盡頭(1 / 3)

第十四章 套到何時是盡頭

熊市的風險是被套,牛市的風險是踏空

股語說:“熊市的風險是被套,牛市的風險是踏空。”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熊市的特點是一波更比一波低。拿2001年6月14日開始的這波熊市來說,低點依次是2001年10月22日的1514點、2002年1月29日的1339點、2003年1月6日的1311點、2003年11月13日的1307點、2004年9月13日的1259點、2005年2月1日的1187點、2005年6月6日的998點。

雖然每個低點出現之後,大盤均有反彈,甚至是強烈反彈,但反彈之後是更低的低點。這時我們警惕的是被套。如果搶熊市反彈,那一定不能高買,而且反彈到一定程度後要快賣,否則就會被套,且會越套越深。

與熊市的這一特點相比,牛市就不一樣了,看從2005年6月6日出現998點之後的牛市,高點依次是2005年9月20日的1223點、2006年3月1日的1308點、2006年7月5日的1757點、2007年1月24日的2994點、2007年2月27日的3049點。是一波更比一波高,舊高點不斷被新高點打破。這些高點出現後雖有不小的下跌,但下跌之後是更高的點位。所以牛市警惕的應是踏空,踏空之後就買不到低價籌碼了。

這樣看來,做股票要避免被套最首要的是先判斷是牛市還是熊市。沒有這個基本的判斷,就沒有方向,一切就無從做起,或者是瞎做一氣。隻有看清了牛市、熊市,才能心明眼亮,才能運用相應的策略。看大勢者賺大錢,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避免被套不僅要從大勢上把握,還應從具體的技巧上把握。在股市中要想避免遭受套牢之苦,需要注意掌握以下的免套技巧:

1一定要設止損點

凡是出現巨大虧損的,都是由於入市的時候沒有設立止損點,而設立了止損點就必須執行。即便是剛買進就套牢,如果發現錯了,也應賣出。做長線投資的必須是股價能長期走牛的股票,一旦長期下跌,就必須賣!

2有備而來

無論什麼時候,買股票之前就要盤算好買進的理由,並計算好出貨的目標。千萬不可盲目地進去買,然後盲目地等待上漲,再盲目地被套牢。

3不怕下跌怕放量

有的股票無緣無故地下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成交量放大。尤其是莊家持股比較多的品種絕對不應該有巨大的成交量,如果出現,十有八九是主力出貨。所以,對任何情況下的突然放量都要極其謹慎。

4拋棄中陰線

無論大盤還是個股,如果發現跌破了大眾公認的強支撐,當天有收中陰線的趨勢,都必須加以警惕。尤其是本來走勢不錯的個股,一旦出現中陰線,可能引發中線持倉者的恐慌,並大量拋售。有些時候,主力即使不想出貨,也無力支撐股價,最後必然會跌下去,有時候主力自己也會借機出貨。所以,無論在哪種情況下,見了中陰線都應該考慮出貨。

5認準一個技術指標,發現不妙立刻就溜

其實100個技術指標有時還比不上一個指標,因為把一個指標研究透徹了,也完全把一隻股票的走勢掌握在心中,發現行情不對,馬上就走。

6基本麵服從技術麵

股票再好,形態壞了也必跌,股票再不好,形態好了也能上漲。即使特大資金做投資,形態壞了也應該至少出30%以上,等待形態修複後再買進。對任何股票都不能迷信。對家人、朋友和祖國可以忠誠,對股票,忠誠就是愚蠢。有人10年前買的深發展到今天還沒賣,這是不足取的。因為如果真的看好它,就應該在合適的價格拋出,又在合適的價格再買進。始終持股不動,是懶惰的體現。

7不買問題股

買股票要看看它的基本麵有沒有令人擔憂的地方,尤其是幾個重要的指標,防止基本麵突然出現變化。在基本麵確認不好的情況下,謹慎介入,隨時警惕。

8不要輕信消息

有時候有莊家的消息,或者莊家外圍的消息,在買進之前可以信,但關於出貨千萬不能信。出貨是自己的事情,任何莊家都不會告訴散戶投資者自己在出貨,所以出貨要根據盤麵來決定,不可以根據消息來判斷。

關注股價下跌的信號

市場在股價下跌前夕總會發出一些警示信號,由於忽略了這些市場的語言,投資者被套往往令人感到十分可惜。那麼市場常會有哪些信號需要投資者密切關注呢?

1股價跌破60日均線,一般意味著一輪中級下跌行情的開始,此時宜階段性出局。若股價跌破號稱生命線的120日半年線、250日年線時,往往意味著該股長期趨勢已轉弱,此時即使被套,亦應退出觀望為佳。

2大盤股、基金重倉股漲幅超過30%,宜見好就收。原因在於,這些大盤股都為多家機構持有,波段操作成為主基調,股價一旦出現較大漲幅,這些機構必然互相比賽出逃,跑得慢的隻能被套在山頂上。

3證劵媒體或監管部門發出“規範”、“防範風險”、“加強投資者教育”之類的講話,通常意味著市場調整即將開始。例如,某月召開的“劵商峰會”,會議的主基調是“在規範中發展”,說明近階段證劵市場的主要任務仍然是規範,而曆史的經驗是一談規範股市便下跌。

4同板塊有部分個股率先大跌,往往是該板塊走弱的信號。特別是板塊中有號召力的個股下跌,其他個股遲早會有所反應。2000年底,莊股中科創業率先跳水,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裏莊股跳水聲此起彼伏。

5圖形上從上至下突現大黑棒並破重要平台,不管第二天有反彈沒反彈,還是收出十字星,都應該出掉手中的貨。

6突然放量大漲,往往易形成短線高點。這樣的大漲往往是短命行情,僥幸碰對了別以為會“天長地久”。

7重大利好往往是重大的套人機會。例如,2001年10月的“暫停國有股減持”、2002年的“6·24”行情,誰相信“天上掉餡餅”,誰便必然被套得嚴嚴實實。

股價啟動前的征兆

凡長期投資於股市者,少有未被套牢的時候。有許多人更是“套牢是長期的,而獲利卻是短期的”。相信眾多投資者介入股市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而絕非為了品嚐“套牢”的滋味。既然股市投資被套是難免的,那麼對於中小散戶而言,每當自己實在忍受不了被套的痛苦而準備將籌碼一割了之的時候,是否應該想一想:股價會不會回升一些呢?的確,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事情:當投資者下定決心把股票割掉以後,股價卻上漲了。

這其實是人類的心理因素在作怪。每當我們實在忍受不住的時候往往是在股價大幅度下跌了一段時間以後。而從概率上說,股價在此時形成一個相對底部區域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投資者即使要割肉也完全應該在股價回升以後,也許股價再也回不到投資者的原始買入價,但虧損會相對少一些。

要避免在相對底部賣出股票,我們就有必要在賣出前仔細觀察盤中的交易,以確認主力是否會在不久的將來拉升股價。

有相當一部分被套股票在行情起來之前是有一些征兆的,隻是投資者沒有注意而已。下麵分別進行討論:

1較大的賣單被打掉。盡管交易清淡,但總會有一些較大的賣單出現。比如日成交在30萬股以內的行情必定會有一些萬股以上的單子出現,這是完全正常的。如果這些賣單的價位一旦離成交價比較近,就會被主動性的買單打掉,那麼這就是一種主力拉升前的征兆。

2盤中出現脈衝式上衝行情。所謂脈衝式上升行情是指股價在較短的時間內突然脫離大盤走勢而上衝,然後又很快地回落到原來的位置附近,伴隨著這波行情的成交量有一些放大但並沒有明顯的對倒痕跡。

由於成交量相當清淡,所以主力也肯定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參與交易,對市場也沒有什麼感覺。因此主力在正式拉升股價前會試著先推一下股價,業內稱為“試盤”,看看市場的反應。也有一種可能是主力想多拿一些當前價位的籌碼,通過往上推一下以期引出市場的割肉盤,然後再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拉升。這種情況表明主力的資金相對比較充裕,對股價的上升比較有信心。

3股票成交量分布不規則,平日的成交量很小,偶爾會放出巨量,這些巨量一般靠莊家對倒而來。這些個股在大盤急跌時,拋盤很小,價格已不再下跌,但可能突然一筆大拋單將股價打低很多,但股價很快又被拉回。

4股價幾乎不隨大盤走勢波動,自成一派,尤其是在大盤震蕩時更是如此。在此期間買賣盤價位間相差很大,隻有某幾個重要價位有買賣掛盤,其他價位幾乎沒有掛盤,此時該股還不受人關注。

5大盤穩定但個股盤中出現壓迫式下探走勢但尾市往往回穩。這種走勢比較折磨人,盤中常常出現較大的賣壓,股價步步下探,但尾市卻又往往回升。

毫無疑問,這種走勢的直接後果必然是引來更多的割肉盤。但若無外力的幹擾,這種脫離大盤的走勢在成交清淡的行情中很難出現,因此一般是有主力在其中活動,否則的話,起碼尾市股價是很難回升的。為了使這類走勢成立,主力肯定需要加一些力,因此盤中會出現一些較大的賣單,甚至會加一些向下的對倒盤。總之我們可以仔細觀察其交易的自然性,一般來說會有很多疑點讓我們研判。

6莊家的洗盤動作,往往意味著大幅拉升就要開始。留心莊家洗盤有助於發現股市熱點,如發現該股浮碼洗淨,那麼莊家猛烈拉升在即。一般情況下莊股拉抬前十分平靜,價格波動小,價值區日趨收窄,麵臨突破。隨後莊家開始發力上攻,主動性買盤介入。這些盤麵變化很明顯,股民朋友隻要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

7盤中出現一些非市場性的大單子。比如在日成交30萬股的行情中出現3萬股、5萬股甚至10萬股以上的單子,而且不止一兩次,掛單的價位距離成交價較遠,往往在第三價位以上,有時候還會撤單,有一種若隱若現的感覺。

這種較大數量的單子由於遠離成交價,實際成交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可能是主力故意掛出來的單子。其用意隻能是告訴市場:主力已經在注意這家股票了。主力既然要讓市場知道,那麼股價的結局就是上漲或者下跌而不會是盤整,當然主力希望市場認為是股價要上漲,但我們不能排除下跌的因素,除非有其他的細節能夠排除這一點。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主力在大量出貨前是有可能做一波上升行情的。

分析了以上情況我們可以發現它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主力要建一些短期倉位。根據這些倉位的量,我們可以對後麵股價的上升幅度有一個大概的判斷。原則上建的倉位越多,股價的升幅就越高,但最終的結果還是取決於股價起來以後市場的認可程度。

解套策略要依時機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