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隻是空想,但夢想則需要能力、追求及責任。
例如,如果一個盲者將自己的目標設定在成為賽車的冠軍選手,那就是不切實際的妄想。或許可以成為冠軍車王,通過某種虛擬實境的科技,他可以不用視力,而用“心”參加車賽。
或者,有一天由於醫療的進步、交通工作的改良、道路的科技化,他可能又可以開車。但是現在,這個人如果想贏得賽車冠軍隻是空想罷了,因為無論他多麼努力地想成為一名賽車選手,結果必定是徒勞無功。
反過來說,如果把目標設定在研發一種新的係統或方法,使盲人也可以開車,這便是一個可能實現的夢想。因為可以借著努力使夢想成真,也許不是今天,但總有一天,不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再結合其他創造與發明,這個夢想終能實現。
一個基本原則是:真正的成功必須以誠實為基礎,根植在現實之上。而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先坦白地麵對自己,這正是誠實的意義,也是一切事業成功的開端。
從最真實的自我出發,讓你自然的本性在你想做的每一件事上展露出來,你將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18追求的能量與方向
在每個人的人生追求中,認識自己最為重要。因為其實自己才是事業和生活成長的土壤,越是基礎的東西越要重視,越是熟悉的東西越要加以檢驗。當你再次獲得成功或者遭遇失敗時,當你忙著感謝恩人或者抵抗敵人時,不要忘記感謝或者懺悔一下自我。
許多人之所以過著一種憂鬱、貧乏的生活,其原因之一便是他們不能從那些使自己精神失調、惱怒、痛苦和擔憂的事情中超越出來,因而他們無法使自己的精神獲得和諧。
一輩子無所成就、庸庸碌碌的人當中,其實有不少人能力很強,但由於他們總是處於心態失調的狀態,因而他們無法有效地開展工作。隻要有一個人能幫他們掌舵,能幫他們作計劃,能幫他們將混亂和失調拒之門外,隻要有人能幫他們保持協調,那他們也能幹出非凡的事業來。而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們都掌握了這種“精湛藝術”——使自身保持協調。
蘇格拉底曾經對弟子說:“你知道雕刻在德非神殿的‘了解自己’這句話嗎?對這句話你有沒有仔細考慮過呢?”
“不!我完全沒有想過,因為我對自己已經相當了解了。”弟子回答說。
“那麼我要問你,你認為知道自己名字的人,是不是對自己了解呢?例如利用馬力的人,在他調查馬力的強弱、馴服與否、跑的速度等等的條件之前,根本談不上知道他所要買的馬,換成是你,你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嗎?”
“一直到現在,我從未想過如此深入的事。”
“那麼,從今天起,你要馬上努力認識自己,”蘇格拉底說,“因為人生中,沒有比認識自己更重要的了。因為認識自己的人,他們都清楚什麼對自己有益並且能分辨什麼是自己所能做到的,什麼是不能做到的,以免增加過失。最後,他們功成名就而受到大家的尊敬。”
人生的道路上,苦難總是多於快樂,逆境總是多於順境。
也許20個逆境能換來一次順境,也許20次苦難能帶來一次快樂。走過曲折,走過坎坷,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認識了自己,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進步。為自己的追求找回了能量和方向。
有一個寓言故事,深刻地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小樹問大樹說:“大樹啊,你是吃奶粉長大的嗎?”
大樹說:“傻孩子,你電視廣告看得太多了,人的孩子才吃奶粉。”
小樹說:“那麼你是吃什麼才長得這麼高,這麼大?”
大樹說:“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雲兩片、蟬鳴與蛙唱四兩,早晚各吃晨曦與落日一遍,有時也吃些鳥糞、腐葉幾片,喝點朝露和山泉。”
小樹說:“吃這些才讓你的體型這麼完美和諧?”
大樹說:“這完全要感謝風雨雷電,風為我做身材的修飾,雷為我劈去放肆,雨為我洗去塵土,電為我斬除高傲。”
小樹說:“為何有的樹長得枯黃又幹瘦?”
大樹說:“正因為不同的菜單。它們選擇吃的是憤世、是抱怨、是黑暗,因此長得不青翠光鮮。”
小樹說:“今後我也要每天吃白雲、蟬鳴、晨曦與落日,也要無畏地迎接風雨雷電,有朝一日也會長得像你一樣。”
可見,追求是需要能量的,這個能量就是在逆境中不斷充實的人生經曆。追求更需要方向,這個方向就是曆經磨難終不悔、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目標理想和不屈的鬥誌。這是精神的脊梁,這是成功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