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春秋曾經對此連弩有過注解:亮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皆有條章,以訓厲臣子。又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我每觀至此,心向往之,加上我這個人最愛搗騰製造些東西,慢慢的琢磨研究,竟爾複原了出來。”
“不過,世人傳說一弩十矢俱發,說十支箭同時射出,這樣的連弩我卻沒有造的出來。”似是看出了羅雲想要問什麼,諸葛驚雲笑著解釋:“我覺得那樣的連弩,也不靠譜,第一,射箭應瞄準目標,戰場之上,鮮少有十個或五十全敵人排在一起進攻的情況。同時發十箭或五十箭,對箭矢會造成極大的浪費。一弩同時發射十箭或五十箭,射出去的力道,顯然要弱得太多,這個,我也不好說原因,反正是弩的力道,平均分散開來,落到每一支箭的身上,就微乎其微了,不要說穿透中甲,就算要射的遠,也很難。”
羅雲吃了一驚,這人還真是有兩把刷子,便順著他的話說:“不錯,一支弩機的動力平分十份或五十份後,射程不可能有多遠了。”
“動力。”諸葛驚雲若有所思,笑了一笑:“你說的這個詞,對我好像有點啟發,嗬嗬,不要見笑,我就是這個樣子,別的不感興趣,說到製造發明,便走火入魔一樣的愛。”
羅雲拍拍他的肩膀:“這有什麼好笑,我最看重你的就是這點,這樣吧,你要是同意,我專門為你成立一個研究室,主要用來供你製造發明,需要什麼材料和東西,人力物力,盡管跟我講,我盡力滿足。”
諸葛驚雲先是大喜,繼而皺了皺眉:“這樣不好吧,你現在也需要用人,我雖然沒太大的本事,總也能幫得上忙。”
羅雲聽了,微微一笑:“諸葛兄,我們的目標,難道是當一個好郡守麼?別忘了,未來的天下,咱們還有大事要做的。你什麼也不用忙,老老實實的幹你最喜歡的事,你能給我造出一樣東西來,勝似給我查出一百件案子。官府的事,我自會慢慢的尋覓人才過來管,人盡其才,你擅長什麼,我就讓你幹什麼,這樣大家共事,才會愉快,不是麼?”
諸葛驚雲長歎了口氣,道:“能夠遇到你,真是我的幸運。要是你那天沒有在嘯虎山下經過,錯過了這次機會,不知道我的這身本事,會不會就此埋沒了。想想,真是後怕啊。”
羅雲哈哈一笑:“你才後怕什麼,我早在幽州的時候,就聽過你的名字,早就想著要把你給招攬來,這次不過是湊巧碰上了罷了。就算碰不上,我也會想方設法把你招過來,共創大業的。”
諸葛驚雲眼圈一紅,世上,還有什麼,比受到人的重視,更值得興奮和激動的麼。天下最慘烈的事,莫過於懷才不遇,明珠暗投。
“對了,木牛流馬又是怎麼一回事?”
諸葛驚雲深感知遇之恩,真的是言無不盡,知無不言,立即答道:“木牛流馬是諸葛孔明研發出的一種運輸工具,分為木牛與流馬。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孔明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裏,群行二十裏,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不過,它的製造更加困難,比諸葛連弩,更加艱深,我也是直到去年,才複製了出來的。”
“這木牛的製法,方腹,曲頭,每腳有四足;頭埋入領中,舌頭達於小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裏,群行者二十裏。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秋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
羅雲聽得一陣頭暈,又不好意思給人家說:哥們,我穿越過來,別文縐縐的,我聽不懂,說點大白話行不?他可丟不起那人。
諸葛驚雲卻不知道,繼續說道:“這個流馬的造法呢,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二寸,去前軸孔四寸五分,廣一寸。前杠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後軸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與前同……”
羅雲實在聽不下去了,大吼一聲:“等等!”
諸葛驚雲為之駭然,道:“主公,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