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對於同樣家庭出身卻又是無賴般的親戚,應極其小心在意,前麵的例子就屬這一類型。他們盡可能的向你展示自己的困難,並竭力以自己的可憐來打動你,那麼請記著:“可憐的人一定有其可恨之處”。有骨氣有精神的人決不向人出賣自己的可憐。對於他們,你可以暫時給予金錢幫助,並且不能企求他回報,但要表明你是不能或無力長此下去的,如在工作上幫助他,一定要讓他處在別人的管轄之下,有人去管教他。對於其他方麵的幫忙,局限一時一件而已,不能讓其有一種依賴心理,並且在思想上去幫助教育他。
親戚相幫是一個通用的原則。但具體來講,是有許多具體條件的,如果不顧具體情況,而盲目投資,那麼不僅得不到積極的回報,而且還可能惹禍上身。這是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不可不察的東西。
另外,還有一個原則,就是平等、獨立,對於任何一種類型的親戚,都將其視為平等的主體、獨立的個體,這樣可以減少怨恨、大大減少感情投資帶來的負麵效果。
最後是親戚之間要友好往來,走動頻繁一些。一般來講,傳統中親戚那種“不走不親”“常走常親”的說法仍然是適用於現代社會的。“來而不往,非禮也,”隻有經常的禮尚往來,才能溝通聯係,深化感情,密切親戚關係。
親戚間的交往,要堅持豁達大度、以人為信的原則,互相間要真誠、理解、體諒。一個家庭的成員難免要與親戚發生聯係,並在交往中給對方帶來精神中的歡樂和生活上的方便。但是,交往中也難免有一些利益上或信息交流上的誤解,或者一方拘小節給對方造成感情上的傷害。這時,就需要我們采取豁然大度的態度,能夠理解和體諒對方,以親戚關係為重,用克製和行動去感化對方。一般說來,涵養、耐心、寬厚和真誠總會使對方猛然醒悟的。當對方的理智戰勝感情的時候,雙方就會和好如初的。
(2)親戚關係有原則
①永遠以情為重
人際交往包括“情”和“利”兩個方麵。不過即使與普通人的交往也不可以完全在“利”的情境下完成,麵對親戚的交往,雖然是以“利”為重心,但它畢竟還具有一層脈脈深情的麵紗。
你決不能認為這層麵紗是可有可無的,這層麵紗是人類在幾千年的曆史中形成的,它將一切物的交往都罩上一種感情的色彩,沒有了它,世界也會黯然失色,這正如滾動的機器一般,沒有潤滑油的時候,不僅會嚴重磨損機器,還會發出一陣陣的幹燥的轟響。
所以,與親戚的交往第一原則是重“情”,將你所進行的一切都置於濃濃的親情之下。
②注重物質作用
與親戚進行交往的第二個原則,是注重物質的作用,“僅有情是不夠的”。在這個“什麼都沒有,不能沒錢”的現實社會狀態下,物欲可以改變人的一切,用一句屬於上層建築中意識形態領域裏的話說就是:“物質是基礎,客觀決定主觀”,對於“物”的運用如果得當,可以無往而不勝,那種“道路艱難錢作馬,悉誠難破酒為軍”的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種狀況。
③必須一視同仁
與親戚進行交往的第三個原則,是要懂得人生命運的莫測,“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對於任何親人,都必須平等對待,一視同仁,既不驕傲於人,也不攀龍附鳳,做一個忠實厚道本分的人,但絕不是窩囊人,不是冤大頭。
④必須重視誠信
與親戚交往必須誠實守信,言行如一,既不輕易許諾,亦不輕易毀約失言,其實這是作人應有的根本要義。同時,對親戚要寬容大度,能忍讓吃虧。
這就是與親人進行交往的第四個原則。
⑤必須公私分明
最後,與親人進行交往必須公私分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有關規定,是黨員的要受黨的紀律約束,不能以慷國家、集體、他人之慨而進行感情投資。那樣,到頭來隻怕連自己都會投進去,那就是得不償失的舉動。在中國,在目前,尤其要關注這一點。那些管了人的,管了錢的,管了物的和管了事情的大大小小的頭頭腦腦們的頭腦中,一定要有一個清楚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