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用人是管理者的必修課(一)1
第一卷 領導任人法則
第1章 任人準則
人之才情。在乎其用。而用者之首,是為善任。善任,則其能當其位;不善任,則如"駿馬力田"。所以,古人說:"人非有才之難,而善用其才之能。""天下多才,在所用之。"
善任之道,世人多有研究,其要意不一而足,但概括而言,善任之要一為因事擇人,使人適其事;二為因人器使,使各有所宜;三為因流而導,使各趨所適;四為因佐而構,使之相佐合鳴;五為用盡其才,使之竭才盡能。
因事擇人,即為謀求人事之間的有效配合。它是人盡其才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工作效率,確保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
(一)能當其位
古人曰:"君子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此三者乃治亂之原也。"可見,能當其位是任人的重要原則,是因事擇人的首要前提。而欲能當其位,首先必須:
1.授任必求其當
"用人必考其終,授任必求其當",這裏所指之"當"必須注意兩個方麵,一為用人適位。事各有不同,人各有所長,任人之要,必使人之長適於事之需,方能使事業得人。二為"製器必用良工"。欲使能當其位,必用"精術"之人。因為,同為"勝任",亦有區別。有的僅為"完成任務",而有的卻"卓有成效",還有的甚至"很有創見"。人們所希望的當然是後兩種。而要達此要求,非得"良工"不可,即非得精於此道而具高超技能者不可。
2.避免"功能過剩"
能當其位,既要考慮勝任其職的問題,也要防止"功能過剩",即避免"大材小用"。因為,"大材小用"必須造成一個人能力的部分浪費;必然造成"高位"無才和"低位"人材堆積的情況;必然挫傷"大材小用"人員的積極性,使其"騎馬找馬",另圖高就,難安其心。
避免功能過剩,第一,任人標準不可太高。任人標準超過實際需要而定得太高,必然使人望而卻步,必然使人們對職業估價太高,這固然對一部分進取心、事業心較強的人來說是一種"帶挑戰性"的有趣工作,但是,一旦就職,發現其"輕而易舉",毫無進取可能,則必然另圖他就,當然,我們不是反對嚴格用人標準,隻是提醒要考慮現有的客觀條件和客觀需要,否則必然有違因事擇人之初衷。第二,任人標準不可過分武斷,應帶有一定"彈性"。因為,過分武斷,易使人增加壓迫感,尤其是一些對自己估價不足者,更是望而生畏。第三,取消一切不必要的標準。添加不必要的條件和標準,在客觀上縮小了備選人員範圍,增加任人難度,實為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有人說:"要想熟練地進行加法,同時必須精通乘法。"借此強調知識麵放寬對勝任工作的作用。不容否認,放寬知識麵對於人的工作確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是,進行加法,未必一定要精通乘法,如果真的精通乘法,那最好是將其從"加法"崗位調至"乘法"崗位,否則,必有"大材小用"之感。
3.應考慮負麵條件
能當其位,除應考慮其與事之所需相適應的條件以外,還應考慮其負麵條件。所謂負麵條件,即指與某種職業特點不相適應的條件,比如,某件工作中若附帶不少額外的冗煩細節,就不能雇傭一名很有創意的人,如果這件工作還必須長時間接聽一些抱怨性質的電話,就不能要一個脾氣火爆的人。
任何工作都有其負麵條件,無一可免。從行政領導工作來說,既有需要較強的組織能力、管理水平及聯係人民群眾的作風以外,也有其易於浮誇,易於腐敗等負麵特點;從軍事幹部來說,既需較強的指揮能力、果敢精神和剛勇之氣以外,也有其傷亡可能性大、長年服役在外等負麵特點;從企業職工來說,既有技術要求高、業務水平強、認真負責精神以外,也有受機器"束縛"、聽使於別人指揮等負麵特點。所以,因事擇人,如果把事情考慮得過分樂觀,即使所擇之人符合了事情的正麵條件的要求,也有為負麵條件所斥退的可能。
當然,工作本身也自有它調整用人的作用,對於一切不適應其需要者,必顯示出排斥調整的要求,但是,也還是以事先考慮周到,正麵和負麵條件皆有所慮者為好。
案例賞析:起用懂得專業管理的人
1984年,北京印染廠由於化纖產品降價、純棉產品銷勢不旺而利潤不高、效益不好。同年5月,北京市棉紡織印染工業公司副經理、高級工程師徐孝純,自願到該廠任廠長。
徐孝純進廠後,發現印染廠在人才、技術、設備、信息等方麵擁有強大的優勢,之所以出現困難,就是因為缺乏現代化經營管理方式,改變這種狀況的出路在於大力選拔人才,以組成精明強幹的領導班子。在這項工作中,徐孝純留下了許多佳話,"六人換一人"就是其中之一。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該廠的成品車間以髒、亂和差錯多而出名,車間原任領導無法改變局麵,卻又聯合起來反對徐孝純起用青年幹部王秀英。王秀英在成品車間當過8年的工段長,雖然隻有初中文化程度,但懂得專業管理,工作積極、潑辣、很有魄力,但就是有點得理不讓人,與原車間領導有過節。因此,車間幹部聲稱:"如果要用她,我們就集體辭職!"麵對這種壓力,徐孝純毫不動搖,堅決任命王秀英為成品車間主任。撤換了不能與之合作的原五名車間領導幹部和1名基層幹部,這就是有名的"六個換一個"。
結果,王秀英上任後,團結全車間工人,加強基礎管理,推行各種形式的經濟承包責任製,僅用半個月的時間,就改變了車間麵貌,使成品車間一舉成為全廠聞名的文明車間。
(二)不用餘人
因事擇人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不用餘人。因為事之有限,必然要求用人有限,即使是事業發展,用人增加,也毋需無限增加,就用人數量而言,其增長水平,一般來說,隻能是低於事業發展水平。
1."官在得人,不在員多"
"官在得人,不在員多",不是每一"君臣"人等都能意識到的。太平天國在南京建立政權以後,濫封王位,至天京失陷前,封王竟達2700多人,以至嚴重破壞了論功行賞的原則,造成"多王"並立,甚至各自擁兵自重的渙散狀況,這不能不是太平天國失敗的重要教訓之一,也是自此以後任人、用人的重要教訓之一。
既然,"官在得人,不在員多",那麼為什麼曆史上某些朝代,當今一些部門和單位仍然冗員眾多,人員濫任呢?原因不外乎五點:一是缺乏一套嚴格有效的管理製度、法規和約束機製,尤其是國家機關定員和企業崗位定員缺乏嚴格規定,即或有之,也因缺乏配套措施而無法執行,有的甚至無人過問。二是副職設置太多。由於分工太細,各領一行,而致有一方麵工作即設一方麵副職分管,結果是一正三副、四副、乃至七副、八副,而且隻增不減。三是機構小而全。上有部門,下麵必有所設,以示對應、重視,結果,一個企業即是一個小政府,其機構之繁,不亞於"省、市、自治區"。四是新老交替不正常。該退的退不下,該上的還要上,新老重複,職務重複,機構重複十分嚴重。五是能上不能下,終身為仕思想的影響。
所以,要得人員精幹,必得完善用人管理製度,尤其是嚴格控製定員,嚴格精減機構,強製推行"能者上,庸者下"的遷黜製度。同時,破除陳腐的"榮辱觀"、優劣觀"、"是非觀",造就人員能上能下的社會輿論環境。
2.人多未必好辦事
有人說:"油多不壞菜"、"人多好辦事"。其實,此話大為偏頗,首先,人多未必好辦事。"一個和尚擔水吃,二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人多事少,必致責任不清,職責不明,甚至無人問事。其次,增添一人,一個機構,就增添一層關係,增添一個"故障"因素,增添一組矛盾;必然造成管理層次過多,管理幅度過大,降低工作效率。三是餘人閑置,無事生非,使忙者不安,積極性受抑,逐步形成"比閑不比忙,比錢不比事,比數不比效"的不良風氣。正如宋朝包拯所言:"若任而不擇,擇而不精,非不能為治,抑所以為害矣。"
那麼,麵對餘人過多的既成事實如何處理呢?首先,必須具體分析餘人過多的原因,餘人分布及餘人類別,然後據其不同情況區別處理,對年老者可勸其退休,對體弱者可勸其退職,對中青年人員可分期組織進修,提高業務水平,對不稱職者可免職、降職,力求因事而置,不多用一人。其次,對精減餘人要有決心,有措施,並長期堅持,永不"破例"。再次,戒除任人問題上的各種不正之風,奉行"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的用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