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訣:基礎的金係道家心法,可以增加與金行的親和,並提升金係武器、裝備與法寶的威力。
簡直就是為鍛造兵甲量身定做,不過林拓眼下,可不指望它能增加與金行的親和,事實上,金光訣他都沒入門呢……
他也就期待,傳說中的內功,能消除兩臂的疲勞,增強他揮錘的耐力。
但是,不行……
持著古鏡,每次動用這樣的念頭,都麵對相同的提示:你還沒有真氣!
經驗值不是真氣,不是能拿來用的。
雖然沒有立竿見影的法子,這個過程中,林拓卻發現了個笨辦法。
他發現,當自己注視金光訣坐像經脈流轉的時候,似乎經脈裏真氣流轉的速度,一下就變快了,於此同時,身體裏的相應部位,隱隱可以感覺到,提取經驗值時才有的獨特麻癢。
盯著坐像的胳膊,使勁瞧,不斷瞧,一陣陣難耐的酥麻酸癢過後,通體舒適,各種酸楚、疲憊、疼痛……似乎都隨著這個過程,飛快的消失不見了。
林拓精神大震,待到酸疼累消失,一躍而起揮起鍛錘,“叮叮當當”,毫無節奏美感的鍛造聲再度上演。
就這樣,打一會兒鐵,調一會兒息,調一會兒息,打一會兒鐵……林拓很快進入了狀態。
習慣了鐵塊的凹凸、錘子的反彈、手臂的震顫後,錘聲漸漸清脆富有節奏起來。
經驗的增長,手法的純熟,節省了許多體力,加上青銅鏡回複之助,林拓漸漸已經能一鼓作氣,直接一鍛完畢,趁劍坯回爐升溫時候,捧著青銅鏡回複。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忘了午飯,忘了饑渴,忘了疲累,等到日落,有人提示收工時分,林拓已完成了十五鍛。
別覺得少,不要忘記,他不是大早過來直接開鍛的,半上午被柳紅叫去談判,摸索青銅鏡功能,都花掉不少時間,若無人打擾,二十鍛應無問題。
這已遠在顧小乙之上了。
且雖是第一回動手,有穿越者的知識積累,林拓確定,這十五鍛每鍛都有效果,絕無大的瑕疵,礙於氣力,礙於經驗,或許一些細節處理的不夠完美,但絕對勝過顧小乙良多,與那些多年浸淫此道的老鐵匠相比,應該也抵得上他們十一二鍛的火候。
老鐵匠的鍛數是一種標準,達到三十鍛,便能成精品,僅十鍛的話,寒泉淬火的成功率也當在六成以上。
顧小乙是天賦實在不行,即便十四五鍛,不夠均勻不夠細膩,未必及得上老鐵匠四五鍛。
機械鍛造這東西,最適用木桶理論,鑄件過程中,短板的那塊,決定了整個工件的精度,必須全部完美,方能達標,有一處精度不足,整件全受拖累。
好像一把劍,你別處都敲的不錯,十成裏麵完成了九成,就一成,力道不足,密度不勻,導致了淬火後的扭裂,和十成裏麵完成一成,敲廢九成沒區別,因為不管一道縫還是九道縫,總之做不成劍,功夫白費。